韩秀峰的故乡并不在走马岗上,而是在走马岗西北边约七里的慈云山脚下。
韩秀峰沉吟道:“明天先给我爹上坟,过几天再进城去拜见道台和府台。”
因为归心似箭,韩秀峰不想沿官道先去走马,然后再由之前常走的巷子折回慈云,因而一进入巴县地界就找了个乡民问了下,筹算抄近路回家,没曾想分开官道以后走着走着竟在家门口迷路了!
群峰叠嶂,古木参天,山路弯曲折曲,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大哥,大哥,娘和嫂子呢?”琴儿抱着娃忍不住走上前问。
“志行,这么说你真筹算办团练?”
“爹,您有没有探听过,像杜三和长生送返来的这些洋枪,在巴县大抵多少银子一杆?”韩秀峰抱着双臂问。
“娘,我咋会怪他们呢,就跟您说的这都是命。”韩秀峰深吸口气,转头问:“大哥,二哥和二嫂呢?”
乡民们赚点钱不轻易,平时舍不得点灯,睡得都很早,从后山进村到家门口的这一起上,都没见着一小我,直到跟琴儿确认面前这个宅子是自个儿家,上去拍了打门环,才闻声里头传来大哥那既熟谙又有些陌生的声音。
琴儿来过两次慈云故乡,搂着娃如何看如何不像之前来时的模样,忍不住说:“可四周看不见人家……”
“不是卖给道署和府衙,而是卖给保甲局。”
“真是四娃子,真返来,你们可算返来了!”韩大终究缓过神,仓猝转头喊道:“段老爷,段老爷,四娃子返来了,都返来了……”
“四爷,前头真有路,下山的路,比过来的这条路好走多了!”
段吉庆反应过来,赶紧提及这几个月家里乃至城里产生的事。
“四娃子!”韩大觉得听错了,拔掉门栓翻开门一看,见韩秀峰抱着狗蛋活生生的站在面前,一时候竟愣住了。
没想到走近一看竟是一片竹林,竹林背面竟有一座寺庙。
“买洋枪和火药铅子儿的银子?”
“大哥,真是我。”
韩家祠堂里外三进,跟内里那些大户人家的祠堂比拟实在算不上气度,但在慈云必然是最气度的。
“他们在城里,娃们也全在城里。”
“我还真探听过,听那些路过我们巴县去贵州平乱的官老爷说,用火绳燃烧的那种洋枪都得一百多两一杆,像你从上海买的这类自来火洋枪,如何也得二百两银子一杆,并且就算有银子也买不着。”
看着半子如有所思的模样,段吉庆接着道:“长生在走马岗一边守孝一边等你,杜三从江苏带返来的几十个兵勇,有四十一个也跟着去了走马。刘存厚刘老爷让长生给你捎了封信,你那会儿不是没返来吗,我就拆开看了下。
确认半子真是因为琴儿在路上生娃担搁了,确认女儿和小外孙母子安然,段吉庆冲动的老泪纵横,再想到韩秀峰是因为甚么返来的,从速让老伴和亲家母把两个小外孙交给韩秀峰和琴儿,然后叫上韩大,一起去隔壁的祠堂给韩玉贵上香叩首。
“他不是在等我返来,而是在等银子。”
费二爷下认识问:“咋走?”
韩秀峰没想到崔焕章和杨吏清等士绅竟全在等他返来,没想到潘二竟会在他前头先返来了,更没想到杜三也以护送战死兄弟骸骨回籍安葬为名帮着把洋枪和火药铅子送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