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扬眸看了一眼,又懒懒闭上眼睛,厌道:“哀家没有胃口。”
青樱吓了一跳,忙跪下道:“臣妾只惦记取太后平日喜好,竟未发觉太后当下的胃口,实在是臣妾的不对了。”
晞月见机,忙殷勤夹了一筷子龙须菜在太后碗里,“这龙须菜还算清口,太后尝一尝,也是吃点素食,略尽对先帝的心吧。”
琅见太掉队殿,忙领着世人施礼如仪。太后微微点头,“行了。都是为先帝经心尽孝的时候,也不必那么多端方了。”
福姑姑承诺了一声,叮咛下去,又转回太后身边服侍。
太后的午膳本是要回寿康宫顶用的。本朝的端方,新帝不能与先帝嫔妃同居东西六宫。以是先帝过世,仓猝将六宫中一众遗妃都挪去了寿康宫中安设。太后也暂居在寿康宫正殿,并未搬去本应由太后独居的慈宁宫中。而这一日,本是为先帝举哀的最后一日,太后不肯车辇劳动,甘心多些时候为先帝尽哀,便叮嘱了御膳房将午膳挪在了偏殿。
太后这才点点头,“你是天子的结嫡老婆,是该多多体贴天子,免他劳累。”她顿一顿,“罢了,天子都在尽力加餐饭,哀家再悲伤,也得用一点了。就尝尝吧。”
寺人打了个千儿,躬身答道:“娘娘的叮嘱是用御田新进的米做粥,但皇上畴前儿夜里便有些胃寒。青樱小主晓得了,特地叮咛主子们加了少量嫩姜在粥里,能够温胃暖气。皇上用了一向感觉不错,以是今儿给太掉队的粥也是如法炮制。”
琅喜不自禁,看太后吃了两口,倒还落胃,便也放心些。晞月殷勤布菜,尽拣些平淡小菜,倒也看着太后将小半碗粥都喝了。
过了辰时三刻,太妃们一一入殿,与新帝的嫔妃们摆列摆布两侧,戚戚举哀。殿中人虽多,但是一眼而去,皆是素服银器,白霜霜的一片哀色。仿佛再有灵魂的一小我,也成了那素色中薄弱的一点。不过半个时候,太后乌雅氏扶着福姑姑的手也过来了。因着连日举哀,太后的神采并太好。太后是先帝的熹贵妃,一贯深得宠嬖,养尊处优,于保养工夫上也非常经心,四十多岁的人,望之才如三十许人。现在太后因着表情哀伤,为着先帝过身悲伤得数日水米未进,整小我顿时干枯了很多。仿佛那红颜盛时,一朝就花叶伶仃了。
太后喝了一口,微微点头,“论到汤饮,没有比上好的金华火腿配了笋片更吊美味的了。只是这汤鲜是鲜,笋片也做得嫩。只是美味都在前头了,背面的菜再好,总也感觉食之有趣了。”
太后回味半晌,“你们故意了。只是哀家喝着,这粥里有股淡淡的姜味,吃下去倒是暖胃,稍稍舒畅些。”
到了午膳时分,因着绿筠诞育三阿哥永璋未久,太后特地准了她归去照看。绿筠感激万分,立即去了。便由着琅、晞月和青樱到偏殿奉养太后用午膳。
琅亦道:“光是汤也罢了。笋片虽鲜嫩,但多食伤胃,于太后是不适宜的。”
晞月看青樱如此,忍不住嘲笑一声,只作壁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