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胡。”
他竟不晓得,阿弟这般短长!
桓容苦背族谱,死掉无数脑细胞,勉强梳理清同建康士族的姻亲干系。行路之上,除了王献之和谢玄,凡是有印象的族姓郎君,多少都能说得上话。
以谢安、王坦之为首的士族门阀,说不带你玩就不带你玩。
可不管如何挑,军汉终归是军汉。特别是上过疆场的南府军,能挑出身上没几道疤痕的已经算是古迹。想要长相过关,合适时下人的审美委实是天方夜谭。
顺秦淮河岸而下,沿途可见各式廛肆埒围。
谢放心系家国,毫不答应因私仇坏国事。庾希气度局促,目光短浅。不能及时罢手,必定要栽个大跟头。
出言之人身着玉色大衫,头戴葛巾,面庞清俊端雅。眉飞入鬓,眼尾狭长上挑,却不予人轻浮之感,反有道不尽的书香之气。
一时香风袅袅,花雨阵阵。
谢玄等人下车,立即有婢仆迎上前来。
柳树下,溪岸边,早有婢仆备好蒲团矮榻。
“子敬兄。”
这就是当世法则。
上巳节建康士族后辈同聚,多么风雅之事,如谢玄等人,身边的婢仆小童都是个顶个的姣美。
河面上,商船舢板繁忙穿行。
船埠上,头戴平帽的仆人来往穿越,顺着吱嘎作响的木梯登船,将南北来的货色一一卸下。市货的贩子络绎不断,很多货下船不久就在船埠售罄。
桓容赏识谢玄风采,几名谢氏郎君走下牛车,看着桓府健仆,一样啧啧称奇。
不管前任前任,都能和桓家扯上干系。
车盖未张,阳光自头顶洒落,带着融融暖意。伴着草木的暗香,河水的甘冽,春日里熏人欲醉。
同业健仆更是昂首挺胸,与有荣焉。自家郎君能同得王、谢高门郎君谈笑自如,相互交好,再没有更长脸的事情了!
早到的郎君们反而未动,有脾气不羁的,更是斜靠在溪岸边,敞开大衫,举杯遥对。
谢玄立在车辕前,同二人见礼。同业的数位郎君,能与谢玄并立的仅七八位。不是太原王氏就是琅琊王氏,余下仅是见礼,并未上前。
不管是哪样,桓祎一样高兴,望着桓容的眼神很有几分炽热。
谢玄亲身登门相邀,给了桓氏极大的面子。
桓容事前不知,阿谷却早有筹办,一边清理车上一边暗道,回府后定要报知殿下,小公子风仪过人,待及冠以后,必能同王谢郎君比肩。
桓容生得极好,眉间一点朱砂痣更显得灵透。
桓容的几位兄长,当年可没这份殊荣。
偏桓容反其道而行。
越向前走,女郎们越是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