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殷既喜且忧。
“已经等了十几年,不差这几个月。”陶靖倒是已经风俗了,“你娘必然也不肯你为祭扫而冒险,今后推推,也无碍。”
她客岁在西洲时就想畴昔南郡看望娘亲,只是未能成行,中秋那日去寺里进香,也曾提及此事。若搁在平常,阿殷必然要跟着冯远道同去,只是此时……
待得八月尾,气候已垂垂转凉,几场秋雨畴昔,不免要添两件秋衫御寒。
据常荀所说,昨日代王的庶弟常山郡王奉诏进京,永初帝决定在玄月十五日,往城外大悲寺去进香。大悲寺是当日景兴帝禅位后修行的寺院,此次进香永初帝极其正视,要求各皇亲府中五品以上官员及朝中三品以上官员随行。
阿殷撇了撇嘴。她虽曾做过侍卫,做的却多是随行保卫等事,论机灵,哪能比得上他?遂道:“他们只是在外暗藏,又没闹出任何动静,我哪能发觉?你女儿还没短长到阿谁程度。只是前几天感觉不对劲,这两天留意察看,才发明他们仿佛也没敌意。父亲说是友非敌,莫非晓得他们的来路?”
“高将军?”
嫁的不是他。
“父亲早就晓得?”阿殷汤勺顿住。
自去灵州后,定王虽未写过手札,却也有极简短的动静送回,府中来往皆是独占的渠道,能够阅信的,目下也只常荀罢了,就连长史都不能尽知。
“那你为甚么不帮我?”高妘想起那把匕首时就不忿,“莫非眼睁睁看着陶殷跟着定王飞黄腾达,将我踩在脚下?”
而冯远道本日来陶家,便是想问问陶靖和阿殷兄妹是否要打着季先生的名号与他同去梁州,祭扫过冯太傅,返来途中还可绕道南郡,去祭扫阿殷的娘亲。
高元骁多么但愿那小我是他。能够在闲时带着她纵马郊野,在晨起时练剑谈武,在阴天相伴厮磨,光阴安好。美人在怀,功成名就,他一贯觉得,重活一回,他能够做到。可惜宦途虽顺,美人却要落入别家——因而他所做所想,都成了徒劳的挣扎。
“陶殷是侧妃,你是正妃,又在分歧的王府。她不是仗势欺人的性子,怎会踩着你。”
“不必了,另有公事在身。这点雨不碍事。”高元骁点头,回绝了阿殷送伞的建议,抬步拜别。
高元骁?阿殷望着那浑身湿透的人,怔住。
刚巧的是,据定王传来的动静,他将会在玄月十七日摆布抵京。
阿殷瞧着他背影隐入淡薄雨幕,感觉本日的高元骁很不平常,却又思考不出眉目,站了会儿,还是进院去了。
晌午才过没多久,便听外头传来马嘶。
陶靖沉默点头。
商讨既定,冯远道也不担搁,当即告别出门。
“那父亲感觉我够机灵吗?”
快意奉茶端果,阿殷有阵子没见冯远道,扣问近况,才晓得永初帝从行宫回銮后便格外繁忙,乃至还摆驾往城外梵刹去了两回。冯远道身为散骑常侍,陪侍御驾,从那格外森严的防备中,也能嗅出不平常的气味。只是他毕竟身在御前,很多话也只能点到即止。
诸般动机翻滚,高元骁毕竟咽下了话语,只缓声道:“路过静安巷,想到你也住在此处,就来看看。迩来好吗?”
冯远道还是纵马分开,阿殷才要回身归去,却见雨幕中有人远远站着。
雨势已经小了很多,阿殷撑伞立着,雨丝被斜吹入伞下,站在身上也只觉潮湿。那人的浑身却都湿透了,高大的身影站在灰墙之下,如同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