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稍稍点头,赵桓得了鼓励,神情有些抖擞,他的奏对也更加流利:“依儿臣看苏学士是画字,黄庭坚是描字,米芾是刷字,蔡襄是刻字。”
小内监把太子一向引到御前,低声唱道:“太子殿下宣到!”
走在路上,因为不晓得官家召见的企图,赵桓心下不由有些忐忑,看了眼迈着小碎步在前面带路的张迪,他快步赶了上去,脸上布着温询的笑意:“敢问张都知,可知父皇召见孤所谓何事?”
所谓顺水行舟,不进则退,处在他这个位置上实在太难堪了,退一步粉身碎骨,进一步登顶九五,从古以来没有哪个被废的皇太子能活着看到新皇即位的,他几近无路可退!
赵桓一口气说完,刚停下来,赵佶便击掌赞道:“说得好!太子对本朝诸位名家书法的观点很有独到之处,朕闻后很有开导,可见太子常日里对写字还是颇勤奋的,朕心甚为高兴。
赵桓应了一声,二话不说便跟着张迪朝着睿思殿的方向行去。
赵佶听后仿佛很对劲,看了看赵桓又道:“当今书法家,可曾晓得?他们的作品见过没有?”
赵桓稍稍考虑了一下语句,便娓娓道来:“那苏轼生性狂放,所书尤擅行、楷,用笔丰润,挥洒自如,浓淡相间,疏密有致,如同绘画普通。
赵桓闻言,略为迟疑一下,慎审地答复道:“父皇,赎儿臣学问浅薄,对他们的字也未及细看,不敢妄谈。儿臣只谈谈对他们字的陋劣观点,说错之处,望父皇宽恕。”
今后在参议书画诗书的技艺中,才气获得官家的赏识,才气安定他的储君之位。
“嗯,字呢?写得如何样了?现在是在写楷书,还是写行书?”
官家这会儿正俯身御案上,似欲提笔写字,见赵桓出去,官家放下了手中的鼠毫玉管笔,对赵桓莞尔一笑,然后用像谈家常般的口气说道:“太子本日在校场表示非常不俗,朕心甚慰。”
殿内除了官家本人以外,只要两名宫女远远地服侍在御案之侧,显得非常空旷。
米芾的行草,颇得献之之风,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端秀清爽,浑然天成,如握刷在手,一挥而就。
张迪年逾不惑,腰宽体胖,眉骨微微耸起,一对细眼经常半眯着,看似慵懒,实则精华内敛,充满着滑头奸商之气,闻言放缓脚步,斜视了赵桓一眼,不冷不淡的回道:“圣意难测啊,奴婢不过是秉承上意宣谕,哪会晓得那么多?等入了睿思殿,殿下自会晓得了。”
穿越后的这一年多以来,赵桓大要上低调谦虚,本地里却没闲着,他一向在苦读诗书,研讨笔墨和画画,幸亏有身材原仆人的影象和书画老底在,省了很多工夫,他晓得,想要获得便宜老爹赵佶的认同,就必必要投其所好,必须和三皇子一样,懂画画,能写一手好字。
等观操结束,众臣和皇子宗亲们接踵散去后,赵桓也筹办打道回府,恰在这时,官家的御用大内监张迪朝他快步走了过来,尖着嗓子道:“太子殿下请留步。”
赵桓闻声止步。
魂穿后的赵桓深深的明白本身的处境并不悲观,身材的原仆人是个平淡脆弱之辈,固然贵为皇太子,存粹是生得好,数十年下来却没能堆集到多少政治资本,反而越来越不受宠,跟着三皇子赵楷的强势崛起,两边的力量此消彼长,随时面领着被废黜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