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然听得几声叫骂,四五个穿短打的酒保追打着一个半大少年,从月洞门那边飞窜出去。
孟初云急得直顿脚,几步走到少年身边,小声道,“小王爷,太薇公主在这儿呢,您要抓甚么人,等公主走了,哪怕您把整座驿馆都翻过来,我都不管。”
孟初云摸索着道:“妾此回随夫君出使南吴,带了很多我们西宁国的芙蓉盆栽,只可惜有些水土不平,不能移栽,只能养在盆中。公主如果喜好,妾这便让使女搬几盆来,以供公主赏玩。”
薛寄素微微一笑,果然是个聪明的,难怪田文才会娶她为妻。
薛寄素如愿刺探到西宁的政局,此行不虚。
就像现在的薛寄素,固然灵魂转换,成了南吴国的公主,但她已经心如死灰,只要回到故乡西宁国,她才气重新焕产朝气――对崔泠和孟氏一族的仇恨,是激起她保存意志的养料。
下仆们不敢大声,瞬息间便走了个干清干净。
席间各色小巧菜肴,鲜香辣口,咸甜丰美,有一半是西宁口味。
孟初云不由笑向世人道:“看来我们西宁的饭菜很合公主殿下的胃口。”
不要小瞧深闺妇人们,她们固然深居简出,但动静通达,常常朝堂上有甚么风吹草动,第一个遭到涉及的,就是内宅妇人的寒暄圈。
内侍出来通报,孟初云传闻公主凤驾已到,赶紧带着十余个穿金戴银的贵妇人,出来相迎。
薛寄素没有想到,重活一世,她见到的第一个故交,竟然是仇家孟家的庶女。
两厢冷不防劈面赶上,蓬头垢面的少年一个矮身,躲到妇人们中间,跟条泥鳅似的,滑不溜秋,钻来钻去。
这统统都和薛寄素游魂期间见过的一模一样。
一次宴会,薛寄素已经把想要探听的,全数刺探清楚了。
即便孟初云对孟丞相和孟贵妃一派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薛寄素在看到她的那一刻,还是涌起满腔恨意,要不是离得远,她差点就失态了。
快意摇点头,明显也很不齿田文才的为人:“农家人大发雷霆,不准田文才进田家大门。现在田文才他们住在东北角的驿馆里。”
她年纪尚小,西宁贵妇们只当她小孩心性,猎奇西宁的风土人物,才会有诸多疑问。加上她贵为南吴公主,贵妇人故意阿谀,提及西宁的各种,天然是事无大小,耐烦实足。
孟初云见下仆失礼,轻斥一声,“高朋在此,如何如此鲁莽!”
上辈子,薛寄素各式奉迎,孟老夫人始终没给过她一个笑容,还常常抉剔她的言行态度,非论她做甚么,孟老夫人全都一力反对。
薛寄素掩下思路,淡淡地同孟初云酬酢。
孟初云自发得交友到南吴的公主,志对劲满。
薛寄素上辈子见过孟初云。她曾伴随孟老夫人回孟家探亲,孟初云是孟巧曼的庶出堂妹,和顺恭敬,举止端庄,当时薛寄素还曾经送她一对镀金芙蓉斑纹嵌宝花钗。
孟初云是个土生土长的西宁国人,初来乍到,摸不准太薇公主的脾气,答话时谨慎翼翼的,恐怕冒犯太薇公主的忌讳。
前朝民风开放,南吴地处中原以南,荆楚遗民本就豪宕不羁,加上耐久和西南百越的少数族裔通婚,官方民风野蛮。
薛寄素从碧瑶夫人那边求来出宫的令牌,带着称心、快意,和两个新上任的管事嬷嬷,由两个内侍、八个侍戍卫送,马车慢悠悠晃过川流不息的繁华街道,不太小半个时候,就到了驿馆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