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卿可到齐?”云笙下认识的问道。
云笙看了大殿之下的文武百官一眼,面色都雅很多,对着小乐子点了点头,轻声说道:“李卿亦是为国为君,本日乃是祖制月朝,文武百官将皆可畅言,李卿心中既有定夺,无妨直言。”
“臣记得......”
“猖獗,李友对君不敬,按律当斩,望陛下下旨惩奸贼,安朝纲。”小乐子看着李友的行动,大声喊道,锋利的嗓子,让民气中发寒,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都微微低首,等待云笙的反应。
小乐子楞了一下,看了云笙一眼,看了看大殿下,正中心空荡荡的位置,硬着头皮走上前稍稍大声答道:“陛下,京畿以内五品以上大小官员皆至大殿之上,唯齐王爷未知因何事担搁,未曾到殿。齐王爷数年来从未担搁过月朝,此次想来是有繁事担搁了,奴婢这就遣人扣问,还望陛下念在齐王爷公事繁忙,多年来未有劣迹,莫要见怪才好。”
云笙看了李友一眼,压下心头的火气,说道:“诸位爱卿议题尚未上奏,哪来的议题?”
看着李坤兄弟走出大殿,场上的大臣,脑袋都低了下去。
“众卿,都可还记得这把剑?”云笙轻声说道,明显是轻声话语,传到众大臣的耳边却如同雷震。
“嗯。”云笙悄悄点了点头,打起精力看着大殿之下满满铛铛的大臣,笑道:“诸卿出去可还安好?”
李友眯了眯眼,狠狠的瞪了小乐子一眼,随后低首抱拳,等待云笙的反应。
“陛下,时候到了。”小乐子将脑袋凑到云笙耳边,轻声说道。
“贼子猖獗,于京都以内,围困王府,望陛下.....”李坤想起前两日自家父亲传来的“示好齐王”,心一横,站在大殿中心大声呼喊。
李坤愣了一下,不解的看着云笙,不知该如何答复。
李友听到云笙的话,喜形于色,又开端不端方起来,微微抱拳说道:“陛下,齐王不遵祖制,不入月朝乃是不孝;不尊陛下,不通不告,乃是不忠;不顾陛下兄弟之情,让陛下堕入两难,乃是不义.......”
“陛下,臣请旨重罚齐王。”李友持续大声说道。
“陛下且慢,幼弟不识礼数,顶撞陛下,实则担忧齐王爷安危,还望陛下恕罪。”李坤见云笙发怒,赶紧走上前来,大声喊道。
“御林军,给朕将贼子,赶出大殿。”云笙紧皱眉头,甩了甩袖子,轻声喝道。
李坤看了面色冷酷的云笙一眼,随即低头说道:“臣谢陛下隆恩。”说完就向殿外走去。
“齐王兄这些年劳苦功高,操心劳力,从未有过半句牢骚,不过一次缺朝,朕又怎会见怪王兄,叮咛下去,齐王兄公事辛苦,特准安息半月,半月以内,朝中大小事件不得劳烦齐王兄,违者,哈哈,还是让齐王兄亲身措置吧,扰了齐王兄嫡亲,想必齐王兄也不会放过你们。”云笙亦知本身讲错,然身为君主一言九鼎,又怎能收回,只能一笑带过。
“陛下洪福,臣等诸事安好。”百官于殿下跪安回应,异口同声,仿佛排练了几百遍一样,实际上也才排练了一百多遍罢了。
小乐子看到那大汉自人群中走出,也是心中不悦,冷声说道:“李大人如果有事无妨上奏,奴婢自会将李大人的奏帖放上陛下案头。”
“朕本日不想再听你们的高谈阔论了,慕容家,即使屠尽京都,也是京都的你们欠下的,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