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粿外皮被石头压的很薄,内里的肥肉丁已经完整化成了油润的全部粿油透油透的,咬到嘴里,外皮是脆的,内里被油渗入的豆黄却格外坚固,总之甘旨非常。
贞娘一夙起来,干完早上的活后,便背着一个浅浅的木格子带着喜哥儿出门,去四宝街摆摊卖墨。
第二十六章抓鬼
“白莲教的仙姑在抓鬼呢。”那位大叔道。
这吃一堑得长一智。
总之谨慎无大错。
当然,配方的多元化和精进也是有的,只是这些东西要让人识货也得要契机,得渐渐来。
贞娘拉着喜哥儿挤到隔壁的一间杂货铺门口,站在那门路上看着人群内里,就看郑婶儿被绑在一张椅子上,一个白莲教的仙姑手里拿着一柄剑,在郑婶儿面前挥动着。
“嗯。”那婶儿点点头,又道:“再给我拿一锭油烟墨。”
“郑饭铺家的郑三娘,传闻她被鬼附身,她两个哥哥就请了仙姑来抓鬼,都去看呗。”那大叔说着,便不再跟贞娘姐弟俩唠叨,快步走了。
不一会儿,就到了前面郑氏饭铺。
虽说煤炉一出来,就有人仿照出来了,但是正身听了贞娘的话,在最开端鼓吹的时候就重视鼓吹李记这个招牌,因而品牌效应深切民气。
“这倒底如何回事啊?”贞娘朝那杂货铺的老板问。
从她卖墨的第一天,这个婶儿说买一块尝尝以后,接着几天都会来卖,说家里人用的都说好,要卖了送亲戚。
“行了,干活。”赵氏冲着家人挥手。
“嗯,婶儿去买菜啊?”贞娘也赶紧起家打着的号召,她卖墨有几天了,这位婶儿可也算是她的老主顾了。
“好咧。”那老板呼喊一声,从桌边拿了两块巴掌大的油纸,包着粿的下部,一人一个的递给了贞娘和喜哥儿。
第二天,李六老爷子带着李金花专门在各房走了一遭,感激各房族兄弟为金花姑姑撑腰。那李进财也跟在两人身后,神采有些蕉萃。见人俱陪着笑容。
“好,我们一起去。”贞娘回道,这会儿她也坐不住了,清算了摊子,又把木格子背在肩上,拉着喜哥儿跟着人流一溜小跑。
“好咧。”贞娘欣喜的道,这位妇人每天都是早上买菜的时候买,算是帮她开张。
贞娘清楚,六爷爷在的时候,这李进财是叫不起来的,就怕到时六爷爷走的时候,金花姑姑压不住李进财,嗯,到时就让自家大哥和正身堂哥看紧一点。
只是刚开端,墨并不好卖,毕竟墨这东西,自明朝以来就根基定形,便是后代,除了插手一些机器化加工外,墨的本身并没有甚么特别的冲破。
姐弟俩一人一个吃的非常的畅怀。然后在一边的槐树下摆开摊子,就是把背上两片合在一起的木格架翻开摆在地上。格子里都摆着各种墨。
从松烟墨,到油烟墨,另有漆烟墨都有,别的,贞娘还制了两块药墨,虽不是八宝五胆药墨,但这类药墨也是极好的,对于火疮有极好的疗效。
这就是徽州特有的石头粿,喜哥儿见着就再也走不动了。
因而,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家进入了生长的快车道,家里蚕养的风风火火,再加上近些年来纺织业的生长,这蚕丝的收卖价高了起来,连带着蚕茧的收卖价也涨了些,这两季的蚕养下来,一家一年的糊口费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