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眠,天渐明。山寺钟声响起,渺远空灵。各个屋里的姑子皆起家当职,或打扫大殿,或外出担水,皆有其律。
“方才还一向念叨,现下公子可算是返来了。”将高越迎进屋,帮他解下身上的大氅,手上占有水珠,便摸了那大氅几把,方才发明这厚重的御寒之物早已被雪水浸湿,便双手托着,站在炉前烘烤。
越立在小河边,望着这白雪茫茫的国土,心中郁结之气顿减。
“此地寺庙浩繁,上游河水较清,我同你们一起去罢,以免误事。”
那老衲回礼道。越将佛珠收于囊中,而后披戴好大氅,回身行至在铺满白雪的门路上。山高路远,漫天风雪,浑沌的六合之间唯见茫茫的红色,一行人沿着原路下山。
深山的雪夜当中,无灯亦无月,被那行和尚送至山下后,高越摸黑踏着满地的白雪,踱到了华霜寺门前。
回到寺中,将所担的水倒入大缸。缸未满,两人便多往山下跑了两趟。最后返来时,仪卿看着满了的水,忙连声伸谢。
面对着面前的如来大佛,他极力赶走心中的邪念,何如诵经之时,脑海中闪现的竟是楚服清浅的身影。那初见时的笑靥,那披垂着长发的闺阁风情,那弃他而去的冷酷决然,阿谁雪夜的纠结痛心・・・・・・・・一幕幕,扰贰心神。固然如此,他仍然长跪佛前,眉宇微蹙,任手中念珠拨乱。
“山下门路如此之远,又有漫天的大雪,如何好走?”他喃声道,而后,看着仪卿,道:“明日我来帮你担。”说罢,便单独折身扰过后院那扇小门,回了本身的住处,独留那一脸迷惑的小姑子站在原地。
“那你可知山上可有其他水源?”
听罢,越低头,看着眼下炉内的炭火,茫然道:“本来如此。”
立在雪中,看着那从寺庙中透出的微小烛光,本来薄凉的心不由一暖。抬手重扣寺门,少顷,门开了,出来的恰是今早的仪轩姑子。
深山幽寂,各处白雪。三人顺着山中小道,一起来到山下。河边结了一层厚冰,仪卿带着两人行至河道上游,那边河水较深,本来所结的冰,已寺中人被砸开。
越推衾起家,洗漱清算好后,方揣了那串佛珠,折身来到佛堂。殿中檀香暗浮,青烟环绕,越跪于蒲团之上,闭目清心,拨动动手中的佛珠,虔心诵经。
“这深山古寺,所需炭火岂不是要到贩子中去买,寺中皆女尼,如此沉重之物,哪能扛的动?”
看着那正燃着的炭火,越问道:“尚子,这是那里来的炭火?”
越双手接过那串佛珠,施礼道:“谢方丈。”
寺内有点点灯火,越借着那从轩窗里透出的暗光,一起回到后院居处。等在孤灯下的吕尚子,听到屋别传来的脚步声,赶快迎了出来。
如此一来,凡是寺钟晨响,越和尚子便会等在后院,从仪卿手中接过扁担,下山担满一天的水。而后,便换上薄衫,进入佛殿,拨珠诵经,在佛前一跪便是半日,直至入夜,方才回到后寺居处,窝在烛光下,或提笔作画,或看书凝神,周而复始。少了在深宫中的闲暇,少了诗情画意,多了平常噜苏,再敏感的情思,在此番庸碌与劳累中也会逐步痴钝。他作为一名独居他乡的客,任雪夜清寒,冷风吼怒,羁旅之愁尚未渐生,便被这噜苏之事滋扰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