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亮照,见各种色。
「须菩提!将来之时,如果有善男人、善女人,能从这部经信受推行、讽诵受持,即为如来以佛的聪明,悉知悉闻悉见此人,成绩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
成绩第一罕见功德:
忍辱波罗蜜: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典范,信解*受持,不敷难堪。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罕见。何故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以是者何?我相便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便是非相。何故故?离统统诸相,即名诸佛。」
波罗蜜,意为「达到了此岸」。到此岸的体例,总括而言,其有六种,即为「六度」。此中「般若波罗蜜」一度最为首要,故称「第一波罗蜜」;其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都要以般若为前导,不然即如盲行。
*离相者,离统统幻相也。人间统统相,皆是变幻之相。凡夫不知这个幻相是虚而不实,以是固执取捨,到处为幻相所惑。若能看破幻相非相,则外尘不入,真性便能闪现,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者也。
「须菩提!我回想起我在修行忍辱波罗蜜的五百世中,在当时,内心也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称的固执,以是能慈悲忍辱,不生瞋恨。以是,须菩提!菩萨应当捨离统统妄相,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不该该住于色尘上生心,也不该该住于声、香、味、触、法等诸尘上生心,该当无所固执而生清淨心。如果心有所住,便会随境而迷,就没法无住而生其心了。以是佛陀说:菩萨不该该有任何事相上的固执,而行布施。
【注释】
「须菩提!如来所证悟的法,既非实有又非虚无。须菩提!如果菩萨内心固执有一个可布施的法而行布施,那就像一小我掉入黑暗中一样,一无所见。如果菩萨心能不住法而行布施,就像人有眼睛,在日光下洞见统统万物。
「须菩提!当来之世,如有善男人、善女人,能于此接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聪明,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绩无量无边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