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幔后是厚重锦被,层层簇拥着,像一朵奇妙的蔷薇。花蕊深处暴露娥皇的脸,尖瘦惨白,一对目眶幽黑而通俗。她衰弱至极,只咳了一会,便裂着嘴一动不动。宫女递上羹汤,女英接过来,舀一勺,悄悄地吹。
凤冠美极了,镂金错彩,明灭着光辉光彩。女英终究忍不住抬指,悄悄伸向它。此时身后忽飘出一声咳嗽,细弱微茫,却正来自那蚕茧中。女英一缩手,忙忙跳下新月凳,趿着金缕鞋奔畴昔。茧中咳嗽断断续续,女英立在床前,卷起真珠玉钩,口里轻唤一声:
这是一桩旧事,早已结满蛛网,并且蒙上灰尘,却始终难以被健忘。阿谁平常的江南秋夜,月雾覆盖着瑶光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娥皇还在凄凄诉说对仲宣的思念,重光柔声应和。也真亏了他,一遍又一各处听,却涓滴瞧不出厌倦。沉重的落寞结成一团团乌云,堆在女英胸腔中――撤除方才见面的问候,他本日还未同她伶仃讲过话。等下他如果过来,定然……定然是要给些色彩瞧瞧的。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她回过甚,将视野投向远处绣床,它被帷帐包住,如同一枚庞大温馨的蚕茧。女英移开眼,却瞥见方才脱下的那双金缕鞋,正一前一后倒置落于凳边。女英蹙一蹙眉,伸足尖挑起,重新摆正。她夙来讲究划一,任何藐小的错位,都是毫不能容忍的。
女英听得阿谁“他”字,心口竟莫名一动。重光与娥皇伉俪情深,南唐百姓人尽皆知。一念及此,不由望向殿外,天井里影影绰绰,种着大片梅花,只是还未长成。女英低下头,忽又想起两句唱词:
女英伸开嘴,却没法吐出半个字,她仓惶回身,重光走上一步,二人相对而立。重光微微一笑,儒雅中自有一派皇家气度。女英好不轻易开口唤道:“姊――”重光已摆了摆手,又望一眼远处蚕茧。女英噤了声,只用一双秋波脉脉地瞟着他,重光向她切近了些,他的眼睛燃烧着,行动却还是平静而安闲。一阵阵暖和芬香的气味,轻柔扑在女英前额,她将近站立不住了。
女英猝然转头,那架元宗天子御赐的金屑檀槽琵琶鲜明在目。都说千日琵琶百日筝,这清楚不对,琵琶必然比筝好么?若论弹琵琶,她自是及不上娥皇,但她会弹筝,《霓裳羽衣曲》缺不了琵琶,莫非就缺得了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