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 第56章 碧血剑(56)
他中进士后,被分拨到福建邵武去做知县。[31]
不久,魏忠贤又杀熊廷弼。
袁崇焕倔强得很,方命不听,说道:“我做的是宁前道的官,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决计不撤。”
冯铨对这事深为挟恨,又要奉迎魏忠贤,因而买了一部《辽东传》放在衣袖里,见到熹宗后,把小说拿出来,诬告说:“这部演义小说是熊廷弼作的,他吹嘘本身的功绩,想要免罪。”熹宗信觉得真,顿时大怒。大抵他看到小说中的绣像将熊廷弼画得威风凛冽,而笔墨中或许对天子还很有讽刺,因而马上下旨将熊廷弼斩首,还将他的首级送到各处鸿沟上去给守军旁观,那就叫做“传首九边”,说他犯了不战的大罪。但是真正该当卖力的王化贞反而不杀。
但是关外的局势到底如何,传到北京的说法多得很,局势越倒霉,谎言越多,这是人类社会的通例。谎言满天飞,谁也没法辩白真假。就在这京师中民气惶惑的时候,袁崇焕骑了一匹马,孤身一人出关去考查。兵部中俄然不见了袁主事,大师非常惊奇,家人也不知他到了那边。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下属详细陈述关上情势,宣称:“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足可守得住山海关。”
袁崇焕任兵部主事不久,王化贞雄师在广宁淹没,满朝错愕失措。
至于明军统统守御设施,都集合在山海关。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戍守京师的第一大抵塞,但是它没有核心阵地。清兵倘若来攻,立即就冲到关门之前。
本来,孙承宗已派游击祖大寿在宁远筑城,但祖大寿猜想明军必然守不住,只筑了非常之一,对付了事。
天启三年玄月,袁崇焕达到宁远。
天启二年,他到北京来陈述职务。他常日是很喜好高谈阔论的,大抵在北京和朋友说话时,颁发了一些对辽东军事的观点,非常中肯,引发了御史侯恂(才子侯方域的父亲)的重视,便向朝廷保荐他有军事才气,因而获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自正七品的知县升为正六品的主事)。不做处所官了,被派到中心当局的国防部去处事。
王在晋奏请正式任他为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本来是没有专责的散官,现在有了驻地,相称于宁远、前屯卫二城的城防司令部政治主任,身当山海关外抗御清兵的第一道防地。宁远在最火线,前屯卫稍后。不过他虽卖力戍守宁远、前屯卫,第一线的宁远却没有城墙,没有防备工事,底子无城可守。他只得驻守在前屯卫。
满桂是蒙前人,勇猛善战。从当时起,他和袁崇焕的运气就永久连络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一个蒙古武将,一个广东统帅,都是非常刚硬、非常倔强的脾气。两人一起经历了多次存亡磨难,也有过不知多少次狠恶的辩论。一向到死,两人还是在辩论。但在两人的内心,却又必然相互敬佩。那既是豪杰重豪杰的表情,又知在顺从清兵大敌之时,非仰仗对方的力量不成。高超的构造才气和精确的计谋决策是需求的,亲临前敌、决死决斗的刚勇也是需求的。
不久孙承宗代王在晋作辽东主帅。天启二年玄月,孙承宗派袁崇焕与副将满桂带兵驻守宁远,这是袁崇焕领军的开端。
明朝官制,兵部(国防部)尚书(部长)一人,摆布侍郎(副部长)各一人,上面分设四个司:武选(武官人事)、职方(军政、军令)、车驾(戒备、通信、马匹)、武库(后勤、练习)。职方司约略近似于当代的作战司,职方司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主事大抵相称于作战司的文职中校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