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 第56章 碧血剑(56)
关外终究有了一个安然的处所。这些年来,辽东辽西的汉人流浪失所,如给满洲人掳去,便成了仆从,因而关外的汉人纷繁踊到,远近以为乐土,人丁大增。宁远城一筑成,明朝的国防火线向北推移了二百余里。
至于明军统统守御设施,都集合在山海关。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戍守京师的第一大抵塞,但是它没有核心阵地。清兵倘若来攻,立即就冲到关门之前。
明朝轨制,每三年考一次进士,会试在仲春初九开端,十五结束。三月月朔廷试。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在北京插手廷试而中进士,当时三十五岁。杨镐于该年仲春誓师辽阳,三月间四路丧师。新中进士和大战溃败这两件事在同一个时候产生,袁崇焕这个向来体贴边防的新进士一喜一忧,表情必然很庞大。他当时在都城,当然听到很多辽东战事的动静。
这件事充分表示了他行事率性,很有胆识,敢作敢为而脚结壮地,但狂气也是实足。若在平时,他下属多数要斥责他擅离职守,罢他的官,但这时朝廷正在忧急彷徨之际,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便升他为兵备佥事,那是都察院的官,大抵相称于当代文职的参谋部上校政治主任之类,派他去助守山海关。袁崇焕终究获得了他胡想已久的机遇,大志勃勃的到国防火线去效力。
袁崇焕任兵部主事不久,王化贞雄师在广宁淹没,满朝错愕失措。
他中进士后,被分拨到福建邵武去做知县。[31]
袁崇焕当然死力反对,对高第说:“兵法有进无退。诸城既已光复,怎可随便撤退?锦州、右屯卫一摆荡,宁前就震惊,山海关也失了保障。这些外卫城池只要派良将守御,必然不会有伤害的。”高第不听,命令宁远、前屯卫也撤兵。
袁崇焕一再向下属提出这个关头题目。王在晋是万历二十年进士、江苏太仓人的文弱墨客(姑苏的白面墨客),底子不懂军事,目光短浅,胆量又小,听袁崇焕说要在关外守关,想想事理倒也是对的,便主张在山海关外八里的八里铺筑城守御。他必然想,离山海关太远,逃不返来,那如何得了?袁崇焕以为只守八里的地盘没有效,核心阵地太窄,起不了樊篱山海关的感化,和王在晋争辩,王不采取他的定见。因而袁崇焕去处首辅叶向高申请,叶也不睬。
孙承宗也是个主动进取型的人物,这时向朝廷请饷二十四万两,筹办对清军策动打击。孙承宗是教天启天子读书的教员,天启对教员很不错,立即就批准了。但兵部尚书与工部尚书相互商讨说:“军饷一足,此人就要轻举妄动了。”以是决定不让他“饷足”,采纳公文观光的迟延体例,使孙承宗的计谋没法停止。孙承宗因而停止屯田政策,由军士自耕自食,也获得很大的效果。
笔墨狱也开端生长。江苏太仓的两个文人作诗记念熊廷弼,都被加以“诽谤”罪名而处斩。[36]
但是好景不常,时势垂垂变坏。天启天子熹宗越来越喜好做木工。魏忠贤的权力越来越大,尽量阐扬他地痞地痞脾气中的恶棍、无知、无耻、以及没法无天。
天启四年,袁崇焕与大将马世龙、王世钦等带领一万二千名马队步兵东巡广宁。广宁即今北镇县,在锦州之北,与满清重镇沈阳已渐渐靠近了。袁崇焕还没有和清兵交过手,此次已含有主动应战的意味。但清兵没有应战。袁崇焕一军通过大凌河的出口十三山,从海道还宁远。这时清兵已退出十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