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 第68章 碧血剑(68)
这篇笔墨并无多大学术上的代价,所参考的册本都是我手头统统的,客居香港,数量非常有限。出自《太宗实录》、《崇祯长编》等书的多少质料都是直接引述,未能查对本来的出处,或许会有错误。这篇笔墨如果有甚么意义,或许是在于它的“可读性”。我以相称严峻的尽力,制止了普通汗青笔墨中的通俗晦涩。现在的脸孔,比之在《明报》上所颁发的初稿〈广东豪杰袁蛮子〉,笔墨上要顺畅了些。此文可说是我正式修习汗青的起点与习作。
[24]康有为《袁督师遗集·序》盛称其笔墨雄奇:“夫袁督师之雄才大略,忠烈武棱,古今寡比。其遗文虽寥落,而奋扬蹈厉,鹤立虹布,犹想见鲁阳挥戈、崆峒倚剑之神采焉。”
[16]万历四十四年,给事中熊明遇疏:“内库太实,外库太虚。”
[1]袁崇焕的籍贯,像中国很多名流一样,先人有很多争辩,仿佛湖北襄阳与河南南阳要争诸葛亮是他们那处所的人。据杨宝霖先生按照多种质料考据,以及阎崇年先生切身前去广东、广西两地调查研讨,比较可靠的结论是:袁崇焕客籍广东东莞水南村,他也自称是东莞人。他的祖父袁西堂是贩子,于明嘉靖初年自东莞来到广西梧州府藤县四十三都白马乡,见本地山川清佳,便定居于该地,老婆何氏,生子袁子朋(或作子鹏)。子朋生三子,宗子崇焕、次崇灿(另说崇灿是长兄,崇焕为次子)、三子崇煜,有六名孙子,都是“兆”字辈,十一世孙才是“承”字辈,有袁承芳、承杨、承枢、承柏、承洪、承济等人。据阎崇年先生考据,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一五八四)四月廿八日(阳历六月六日)。他家地点地白马乡(原名莲塘村)邻近平南县,以是广西平南县志也有说他是平南人的。他是广西藤县人还是平南人仍有争论,因文献记录中两种说法都有。他于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考中进士,“万历己未科进士落款记:第三甲第四十名,袁崇焕,广西藤县。”考进士时报的籍贯是广西藤县。(以上质料见阎崇年、俞三东编《袁崇焕质料集录》,广西民族出版社)
[5]Wolfram Eberhard:A History of China,p.249.
[15]户部尚书赵世卿上疏言:“天子之令,信如四时。三载前尝曰:‘朕心仁爱,自有停止之时。’本年复一年,更待何日?天子有戏言,王命委草泽。”
[23]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个个是驰名的勇将。两个侄儿阿敏与济尔哈朗也非常短长。
[27]袁崇焕考举人时,有〈秋闱弄月〉诗,有句:“竹叶喜添豪士志,桂花香插少年初。”
注释
[12]凤阳巡抚李三才奏:“陛下爱珠玉,民亦慕温饱,陛下爱子孙,民亦恋妻孥。何如崇聚财贿,而使小民无朝夕之安?”又言:“克日奏章,凡及矿税,悉置不省。此宗社存亡所关,一旦众叛土崩,小民皆为敌国,陛下即黄金盈箱,明珠填屋,谁为守之?”
[3]这是后代论者的共同意见。《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云。”狷介宗题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跋扈,大臣志在禄位款项,百官专务追求恭维。及思宗即位,逆阉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成复塞,鱼烂不成复收矣。而又苛察太过,人怀自免之心。小民痛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