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发须皆白,面庞不显老态,一双眼睛尤其敞亮,灼灼有神,一缕乌黑长髯垂到胸前,真有几分仙风道骨。他身上穿戴一袭青色道袍,浆洗的已经有些发白,但很洁净。
他就是寂心道人吧,秦桑心想。
秦桑循声看畴昔,见中间候医的人群里走出来一个小羽士,有十三四岁,道袍穿在身上显得有些广大微风趣,长相白净。
走在人群里,耳边听到天南地北的口音,秦桑暗道三巫城公然名不虚传。
不过翠明山有其奇特的灵秀和神韵,山上密林掩映之间,时有一些古刹楼台的飞檐翘角伸出来,偶尔悠长的钟鸣之声在山林间回荡,澄明民气。
船到船埠,秦桑也听老夫讲了很多寂心道人的事迹。
他右手边是笔墨纸砚,左手边摆着一个药箱,另有药锄、朱砂、黄纸、签筒等奇特的东西。
翠明山青羊观初时髦盛,厥后日趋式微,观中羽士接连出走,只剩下几个老道,也垂老迈死。
大殿上一块木匾,遒劲的大字写着――青羊殿,字上的漆都快掉光了。
“公子,是来上香还是治病?”
秦桑在翠明山脚下车,瞻仰面前高山,山上的路看起来有点儿险,他腿脚又不矫捷,内心有些发怵。
唯有正殿的三座神像色采素净如新,漆工和雕工都非常精彩。
吃过鲜美的江鱼河鲜,秦桑坐在二楼,吹着江风,端着茶盏望着窗外寥廓江面和繁忙众生,怔怔入迷了一会儿。
也许是秦桑吃的多,掌柜的美意提示,“这个年初公子最好不要一小我上路,找几小我一起雇一辆,还能便宜些。”
秦桑从车夫那边听到几则翠明山里精怪灵魅的传说,也不晓得这些古刹道观是因为各种传说而挑选翠明山,还是他们来了以后才有了这些传说。
秦桑就是冲着老羽士来的,天然满口承诺,“有劳小道长。”
他带着一个小徒接办青羊观后,不求香火,反而每天上山采药,给贫民施药治病。
道观的范围失实不小,道观四周是大片的竹林,下午的阳光并不炽热,竹叶飒飒,冷风阵阵。
如何看都不是神仙住的处所。
大殿空旷,墙壁上的彩绘大片剥落,斑班驳驳,看不出本来绘制的是甚么。
秦桑沿着青石堆砌的台阶一步步挪出来,门楣上的石条刻着‘青羊观’三个字,两片枯朽的木门斜挂在两边,上面的门环满布铁锈。
秦桑回绝老夫的美意,在老夫绝望的眼神下,拄着木棍,一瘸一拐的挤进人群。
站在内里能听到内里的说话声,人数还很多。
想起撑船的老夫说过寂心道人有个门徒,秦桑脸上堆笑,“小道长有礼了,我姓秦,前日伤了腿,请道长帮手看看。”
从第一起口到三巫城,阵势一起走高,几大渡口进城都要走这条道,路上行人很多,门路宽广平整,马车不算颠簸。
秦桑晓得这个天下真的有神仙,不敢存有不敬之心,神采天然也庄严起来,轻手重脚的走进青羊殿。
巫陵江两岸群山起伏,翠明山不过是这座绵长山脉中的一峰,在群山之间并不太显眼。
院子后几阶高台阶,上面就是一座大殿,是全部青羊观最大最宏伟的大殿,也是补葺的最好的。
秦桑拿出一粒碎银子,看着掌柜的用戥子称好,捏着找来的铜钱,问道:“有劳掌柜的,我想去三巫城,不知那里能雇到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