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四才子”,唐伯虎以诗、书、画闻名;祝枝山善于诗文与书法,其狂草备受赞誉;文征明则是诗、文、书、画无一不断,被称为“四绝”。而徐祯卿以诗歌见长。
彼时的唐伯虎,因考场舞弊案蒙受重挫,宦途有望,老婆拜别,内心尽是愁苦,整天在欢场中寻求半晌的安慰。正德二年(1507年),唐伯虎与官妓沈九娘了解。
文徵明三岁时便随家去了温州,他开蒙极晚。七岁才气站立,母亲祁氏去世,他由外祖母、母舅等扶养。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十一岁的文徵明方能清楚开口说话,随后被送到私塾学习。两年后,他开端闪现出聪明才干,酷爱古文,偶然一日能记诵数百千言。十六岁时,文徵明从父亲任所返回姑苏居住,因其超卓的古文功底,结识了比他大十多岁的祝允明和与他平辈的唐寅,还跟从都穆学诗。
明朝顾璘评价他的书学“自《急就》以逮虞、赵,高低数千年,罔不得其布局。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一朝书品,不知合置谁左” 。王世贞则称“吴中如徐博士昌谷诗,祝京兆希哲书,沈隐士启南画,足称国朝三绝”。他善于诗文,专攻书法,尤以草书成绩最高,当时有“唐画祝字”的说法。
2013年9月19日,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停止了一场拍卖活动,当天一幅唐伯虎的《庐山观瀑图》以5.9亿美圆的代价成交,折合群众币36亿元。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尚书李充嗣巡抚吴中时,将文徵明保举入朝。已五十四岁的文徵明此时才开启政治宦途,文徵明获授九品翰林院待诏,参与《武宗实录》的编辑。
明正德六年(1511 年),年仅 33 岁的徐祯卿卒于京师,是吴中四才子中最早过世且享寿最短的。他的墓葬于虎丘山西麓万点桥的郁家浜北端。徐祯卿被誉为继高启以后的“吴中墨客之冠”。
正德四年(1509年),31岁的沈九娘被唐伯虎赎出并结婚,二人终立室属,过上了一段虽贫寒却相濡以沫的糊口。次年生养一女名“桃笙”。
祝允明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暮年尤重窜改,风骨烂漫。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王世贞曾在《跋唐伯虎写生册》中感慨:世人皆言徐熙画风之野逸,赛过黄筌繁华素净之格,风致高低,一望便知。而在这吴中人才辈出之地,画坛俊彦当数沈周先生,唐伯虎亦可谓紧随厥后的一流妙手。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文徵明仍然精力充分。他与常州知府张大轮游宜兴张公洞,为白悦作《洛原草堂图》并题记。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三月,春雨连缀,文徵明斋居无事,随便写墨兰满卷。蒲月十六日,他在本身誊写的小楷《千字文》后加了一段小字:“时年六十有七。”此为文徵明书画编年。
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文徵明顺从父命跟从吴宽学习,吴宽传授他作古文的体例,并常在公卿间赞成他的才调。也是在这一年,他开端跟沈周学画,沈周对他正视爱好,评价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