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抓住了这个机遇,乘胜追击。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带领唐军士气昂扬,作战英勇,接踵光复了长安和洛阳,极大地窜改了战局,给叛军以沉重的打击。
这场内部血腥政变,使其堕入更加混乱的局面。安禄山的灭亡让叛军落空了核心的带领人物。
当时的杜甫,满怀忧国忧民之心,虽未居高位,却因其诗作中对民生的深切洞察而受邀。他步入华清池,望着面前的繁华,心中忧愁更甚。
就在大唐看似繁华的表象下,安禄山的野心逐步收缩。他看到大唐繁华背后的腐朽与衰弱,朝政被奸臣搅得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公元 757 年,安禄山的野心与残暴已让他众叛亲离。加上病痛的折磨使他脾气愈发乖戾暴躁。
安禄山仰仗油滑奉承之手腕,获得唐玄宗的极度信赖,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
他对部属和儿子们动辄吵架惩罚,毫不包涵,这让身边的人对他充满了惊骇和痛恨。安庆绪,作为安禄山的儿子,深感本身的职位岌岌可危,恐怕哪一天就会被安禄山无情措置。
流亡的步队怠倦不堪,民气惶惑。杨贵妃坐在马车中,神采凄然。她深知这场祸乱皆因朝廷的败北与玄宗的失策,而本身却被视为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