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刘备的日常 > 1.22 薪尽火传

我的书架

全部封地的微缩地形图,亦被苏伯造出。与楼桑邑的地形图归并成在一起,摆在五楼书房正中。野林、白泽、丘陵、河渠、城邑,一目了然。蔚为壮观。百里之遥,居高已没法窥全貌。郦城、督亢,刘备数日便要乘车轮舟前去检察。两处督造工地,每来必有窜改。重楼垣墙拔地而起。从野林中挖来的巨木,植在城中门路两旁,摆列成行,遂成林荫大道。另有一起随家人北迁的牛羊鸡犬,散落其间。令新造的城邑,更加充满人气。

西汉时,中原就开采并利用煤。后代在两汉民居火炕,炼铁遗址中,均发明了燃烧过的煤炭和未燃烧的煤饼。

此时位于代郡。现在鲜卑寇边,经常抄掠。代郡百姓十不存一,百业荒废。想要煤炭,只能去武安。

薪柴,即柴火。大者谓薪,小者谓柴。

刘备少时,曾听闻有附民亲戚,百口冻毙。当时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北地一年一熟。野林到处都是。大把的时候伐薪砍柴。若尽力,又怎会薪柴不敷,百口冻毙?

笼炉种火,便是指熏笼、火炉里的火种。

此时,间隔涿县比来的产煤区,便是代郡,其次便是魏郡。

郦城和督亢城,想赶在入冬前完成造城,几无能够。但是如果相互挤一挤,附民们安然过冬还是没题目的。

农闲时,齐民便会被大量抽调,修路筑桥,通渠围堰,诸如此类。家中劳力被抽去劳役,家中只剩妇孺,故而来不及伐薪砍柴。乃至百口冻毙。若不然,只能出每月两千钱的‘卒践更’,由别人替代。

时下,煤被称为石炭、乌薪、黑金、燃石,《山海经》最早记叙了煤的存在,称之为“石涅”。

所幸有这片野林。

《四民月令》:“仲春,收薪炭。炭聚之下碎末,勿令弃之。捣、簁(筛),煮淅米泔(淘米水)溲之,更捣令熟。丸如鸡子(鸡蛋),曝干。以供笼炉种火之用,辄得彻夜达曙,坚固耐久,逾炭十倍。”

信中说:“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云烧此,消复可用,然(燃)烟中人不知,兄颇见之不?”这里所提可燃烧的石墨,便是煤。

楼桑、西林、督亢,数万聚居。靠拾柴远远不敷。四周州县的薪柴,便水陆并进,源源不竭的运往楼桑。另有很多樵夫,推着满满一辘车的薪柴赶到楼桑售卖。

撤除薪炭,此时亦有煤炭。

这里说的炭,便是指柴炭。伐薪烧炭南山中。将木料烧成柴炭,对楼桑如许楼宇麋集之地,非常首要。柴炭由木料干馏而得,燃烧时没有烟产生,也无异味,没有火焰,不爆火星,灰分低,发热量大,燃烧时长,洁净、安然。

实际出真知。天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尽。此话搁在哪儿都在理。

时煤称石墨,墨井即石墨井,石墨井即煤井。井深八丈,指井筒深度。并非包含井下巷道延深。当时已用八丈立井采煤,其出产范围可见一斑。

壮劳力一日工两百钱。健妇一日工一百五十钱。老弱也有八十到一百钱。壮劳力一月便有六千钱。撤除隆冬盛暑两个月,一年可得六万。一栋宅院两年便可还清。而每户分到的五十亩美田,是无需费钱的。

现在还不焦急。薪炭充足。若邑民渐多,周遭百里只靠一片野林,明显不敷。刘备未雨绸缪,筹办囤积煤饼。正如曹操藏石墨数万斤于冰井台中,是一个企图。

推荐阅读: 我有一个炼妖壶     火影之大科学家     商战教父     武破乾坤     妖孽仙尊在都市     王子殿下心很累[综童话]     第一女秘书     我的美女上司姐姐     言不及爱:总裁他是魔鬼     余生谁与共     豪门小萌妻:总裁太毒舌     地精崛起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