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桑亩产六石,另有充裕。郦城稍差,也有五石之巨。郦城百姓,喜不自胜。一户五十亩,得粮三百石。一石三百钱,得钱九万!淮泗老农说,本年地力未能尽显,待来年或有八石亩产。
除此以外,另有边郡守军的粮仓。因受都尉统领,以是叫都尉仓。又因设在驻所城内,故称为‘城仓’。
秦汉仓、库有别。“库,兵车藏也”,“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库即武库。“仓,谷藏也”。仓便是粮仓。
除此以外,内廷很多部分另有各自所属粮仓。如大司农之籍田仓、詹事之詹事仓、长信宫之长信仓、水衡都尉在上林苑之农仓、考工之考工仓,太学之长满仓等。
遵循所辖城邑的归类。楼桑为商邑。郦城为农邑。西林为马邑。临乡城则是都邑。督亢将为仓邑。
百里之地,资本有限。刘备已命人细细勘察。金银铜铁锡,矿产一概没有。只要河沙、砾石和鹅卵。皆随巨马水而来,散落在浅滩河岸,取之不尽。此次筑堤所用砾石、河沙,另有护坡所用鹅卵,皆就近取材,破钞甚低。
三十税一的田租,成人每年一百二十钱的算赋,未成人每年二十三钱的口赋,每户每年二百钱的户赋。
粮仓的首要性,不言自明。
既有先例,又当大用。
《汉书·百官公卿表》:“(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
汉朝郡国并行。撤除朝廷和各级官府的粮仓。诸侯都城有近似于王朝的粮仓。比如:齐太仓。文帝时齐太仓长淳于意为闻名大夫,号“仓崐公”。著录有“齐太仓印”封泥。又如:吴太仓。《汉书·枚崐乘传》:“转粟西乡,陆行不断,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海陵,崐县名也。有吴太仓”。
仓令,秩六百石。仓长,也称仓宰,秩三百石。令、长、丞之下为啬夫。另有令史、掾、佐、曹史等,均为初级员吏。与置驿、市楼不异。
朝廷直属粮仓叫太仓。另有位于甘泉之甘泉仓、华县之华仓,细柳仓、嘉仓等。
立冬前,楼桑、郦城,水稻开端收割。
仓楼亦通高八丈(18.4米),分四层,方形楼阁式。门窗、通气孔、出粮口、防鼠布局、防潮布局,一应俱全。
再加上西林的木料。质料齐备,临乡,确是大建的风水宝地!
督亢两千户山蛮本年多行驯田。所得之粮便不消交田赋。即使只要郦城三千余户,楼桑两千余户百姓交纳田租,三十税一,少君侯亦得新谷五万石!
所谓仓邑,又叫仓城。多建在依山傍水之冲要,乃边关储量重地。
何乐而不为?
家中十二万五千石的仓楼,不足粮二万五千石。剩下十万石的余量,两年便可装完!
刘备见他言之凿凿,便临时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