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汗青语焉不详。究竟出塞后产生了甚么,已无人晓得。然从史乘短短数语中,却可窥测一二。
汉军出塞二千余里。而弹汗山间隔高柳县,不过三百里。若直捣敌巢,又如何会转战两千余里。申明,鲜卑王庭正如乌莲所说,赶在雄师到来前,迁徙到了别处。汉军一起追击,故而转战两千余里。详细线路未知,单从‘二千余里’便可知,此中颇多盘曲。
另有3、四个月的时候可供刘备转圜,需早做筹办。
刘备又问:若闻我雄师来袭,鲜卑王庭拔营而走。会去那里?
刘备细细看过舆图,这才幡然觉悟:公然如此!
再有力抵抗鲜卑南下。
这便奥妙安排侯府良匠,打造守城诸器,制备行军干粮、草料不提。
沿阴山南麓,一向向东。刘备目光从代郡、上谷、一起看到渔阳郡。俄然停在了靠近右北平的一地。
一起追击。汉军持续作战,军心怠倦,人困马乏。兵力在追击过程中,渐被鲜卑狼骑蚕食。最后鲜卑四周合围,一战而灭。
乌莲指着图中弹汗山鲜卑王庭的位置言道:鲜卑亦是游牧。所谓的王庭,别说洛阳,就是楼桑也比不上。不过是一些木栅栏圈起的一片大帐篷。随时都可拔营而走。加上鲜卑亦会造高车,踏雪渡水如履高山。日行百里。汉军只要出塞,王庭最多两日便能迁徙。到时只需在弹汗山四周埋伏重兵,汉军必败。
从弹汗山到白檀县旧城,约千余里。如果遣一军抢占白檀城,偃旗息鼓,修复城垣。待王庭东移,半路截杀。大事能成呼?
为防备外族,开辟边陲,两汉沿长城一线营建了大量关塞。如烽、燧、关、侯城和屯戍城,作为报警和驻军之用,并构成坚毅的防备体系。屯戍城,既是屯驻重兵之所,亦是边陲屯田之地。
黄忠悄悄点头:胡人游牧。所谓王庭,皆是些皮帐、篷车,并无片瓦。说走就走。弹汗山在高柳北三百里。雄师只要一出塞,便会被鲜卑标兵发明。间隔比来的鲜卑三部,便会举兵来战。行游击战术。且战且走,反对汉军法度。如此一来,三日便能走完的三百里路,或许要五日,七日,乃至旬日才气到达。当时,弹汗山早埋伏鲜卑重兵。趁一起厮杀到此的汉军安营未稳,四周杀出。我军危矣。
事关奥妙。不宜手札。乌莲遣亲随北上。很快,右北平乌桓王乌延便传回胡语口讯。说,出卢龙塞四百里,可达白檀屯戍城。
两相连络,可肯定白檀故址在卢龙塞西北四百余里。
西汉时,汉与匈奴在右北平一带长年作战,卢龙塞还算通畅。但从东汉建武年间至今,一百余年,这条关路人迹罕至,只要“微径可从”。出行不易不说。竟稀有百里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