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67章 附录三下略:陈述道德,考察安危 (1)
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
犯上者尊,贪鄙者富,虽有圣王,不能致⑨其治。犯上者诛,贪鄙者拘,则化行而众恶消。明净之士,不成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成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以是而致焉。致明净之士,修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放弃本身的地盘不管理而去暗害别的国度,固然劳累,但无所建立;放弃图谋他国,努力于管理好本国的地盘,公众既能安闲又能充足。宽松、散逸的政治就会获得很多忠臣的拥戴,发兵动众、劳民伤财就会让公众产生痛恨。以是说,妄图扩大地盘,地盘就会荒凉;如果大力推行德政,国度天然就会强大;对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国度就会安宁;妄图别人的统统而策动侵犯战役的,本身也会遭到惨败。统治残暴残暴,必将会使子孙也蒙受祸害;所作所为超越了必然的限度,即使是临时地获得必然胜利,但毕竟是要失利的。
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稳定。
⑧祐:庇佑。
夫贤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代。
出君下臣,名曰命⑦;施于竹帛,名曰令;奉而行之,名曰政。夫命失,则令不可;令不可,则政不正;政不正,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⑩端:端倪,开端。
不自我教诲而去教诲别人,这是违背常理并且是难以实施的;先端方本身的操行再去感化别人,这是合适通例并且轻易实施的。违背常理是招致祸乱的启事,顺理而教才是治国的要道。
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表里失宜,祸乱传世。
⑨致:达到。
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治民使平,致平以清,则民得其所,而天下宁。
世人如果都起猜忌之心,国度就不会有安宁的日子;世人如果都感到利诱,就没有人能从命国度的办理。世人的狐疑被消弭,世人的利诱被消弭,国度就会承平无事。
①微:陵夷。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虫豸,则贤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贤人所归,则六条约。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微①;圣去,则国乖②。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
舍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乱之招,顺者治之要。
③降:使……从命。
烧毁一个好人不消,很多好人就会沮丧。犒赏一个好人,很多好人就会纷繁来归附。如果好人获得庇佑,好人获得惩办,那么国度就会安宁,浩繁好人也会竞相归附。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以是优游澹泊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子者常害怕而不敢失道。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