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方蓝和uban的打赏,感谢迷离的催更票,感谢大师投下的chayexs..chayexs.保举票。)</dd>
费英东与年羹尧,都以胆气豪壮闻名。只不过费英东是建国功臣,平生忠心不二;年羹尧固然亦是雍正一朝军功卓著的大将,却终以放肆被诛。在旁的人听来,慈禧的这句话里,有鼓励,有诫勉,是一句很恰当的话。但在关卓凡听来,太后的这句话,仿佛还另有深意。
“这一回,你的功绩不小。”
“你立了大功,朝廷也不吝犒赏,今后的事,你还是要用心去做。君臣之义,要有始有终才好。”
“步军衙门是个要紧的处所,你要多上心。”慈禧的话,都说在点子上,比之慈安的平常而问,要实在很多,“御前侍卫的差事,你听醇郡王的叮咛,该来就来。”
“感谢太后嘉奖,臣不敢当。”
至于转文官,那是迟早的事,不过,不是现在。
“你的胆量大,这是功德,只是要用对处所。”纱屏前面的慈禧,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要学费英东,不要学年羹尧。”
“天子这几天感冒,书房都撤了,”慈禧接过了话头,闲闲地说,“明天,我们特为让他在这里,见你一面。”
“关卓凡,你是镶红旗的?”按例是由慈安太后先问。她的声音,关卓凡还是第一次闻声。
“是,臣不敢忽视。”
关卓凡则分歧,他上午要么是在步军衙门坐衙办事,要么是以御前侍卫的身份,随醇王到内廷当差。而到了下午,他却老是跑到总理各国互市事件衙门去,在人家那边一坐就是半天。
“臣,遵旨。”关卓凡俯下身去。
“家里另有些甚么人?”
“谢太后!”关卓凡收摄心神,抬开端来。
这算是一份很大的荣宠,关卓凡一时不知该如何答复,记起“多叩首,少说话”的古训,磕了一个头,表示谢恩。
“逸轩,你是不是想到译署来?我这儿正缺人呢。”恭王想他既然这么喜好这里,何不问问他的意义,“我本来承诺过你,能够保你在办事大臣上学习行走。你的洋话既好,见地也不错,现在如果还想来,我去请两宫的旨意,把你从武职转成文官好了。”
关卓凡终究听懂了!她现在已不是畴前阿谁朝不保夕,整天要“提心吊胆”的懿贵妃了,而是垂帘听政,手握生杀的太后,具有无上的庄严。紫禁城中,宫禁森严,她不会答应那一段私交,危及到本身的职位和庄严——快意洲的旧事,再也不会重演了。
“不过到底还是京里好,大内的戒卫,又比热河要周到很多,”慈禧俄然建议了感慨,“不消再象热河那样,整天提心吊胆。”
颠末这么一段,恭亲王按例每天下午到衙视事,关卓凡也按例东串西串,但他串得最多的处所,是“英国股”和“法国股”。
他泡在总理事件衙门,除了本身的感受以外,更首要的是弄清楚这个衙门是如何办事的,各地的洋务处在一个甚么样的状况,衙门里有哪些人是本身该当交友的。而对于恭王的美意,他只要先敬谢不敏——刚穿越来的时候,靠本身的英语到总理衙门谋一个差事,曾是他的保存大招,但现在,他图谋的已经是天下之事,便不肯再让本身局促在这个一隅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