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语 > 第7章 论语八佾(2)

我的书架

3.22 子曰:“管仲①之器小哉!”或谓:“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②,官事不摄③,焉得俭?”“但是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④,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⑤,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遵循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遵循历书规定每月月朔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端。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身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情势。以是,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表白了孔子保护礼法的态度。

⑥皦:音jiǎo,音节清楚。

【原文】

【注释】

①《关睢》:睢,音jū。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寻求”淑女,思念时展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评析】

【评析】

③善:指乐舞的思惟内容而言的。

孔子对周礼非常熟谙。他来到祭奠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以是,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思疑。这一段申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谦虚向人就教的风致,同时也申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②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鲁哀公问宰我,地盘神的神主应当用甚么树木,宰我答复:“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义是说:使老百姓颤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消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消再去劝止了,已经畴昔的事也不必再究查了。”

3.21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宰我②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颤栗③。”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译文】

【译文】

②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四周。“鄹人之子”指孔子。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欢愉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评析】

④灶:这里指灶旁管烹调做饭的神。

孔了对夏商周的礼节轨制等有深切研讨,他以为,汗青是不能堵截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定有秉承,有因循。顺从周礼,这是孔子的根基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节轨制都应有所损益。

3.20 子曰:“《关睢》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管仲这小我的度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俭仆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如何谈得上俭仆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答复:“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停止会晤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如许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另有谁不知礼呢?”

①韶:相传是当代称道虞舜的一种乐舞。

⑤反坫:坫,音diàn。当代君主接待别国国君时,安排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孔子主张实施“德治”、“礼治”,这起首提出了对当政者的品德要求。倘为官在朝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本身的品德涵养不敷,那这个国度就没法获得管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容忍了。

推荐阅读: 我的未婚妻是修仙者     炮灰快穿:夫君,请接驾     秦导已婚,妻管严     无限之游戏大穿越     hello,顾太太     合久必分     住进你的欢喜城     九幽神主     衍生药     末世穿越者系统     文定山河     归来之半世欢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