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形体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则必有性养矣。寒、温、劳、逸、饥、饱,此六者非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能以久处其适,则发展矣。生也者,其身固静,感而后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乎嗜欲无穷,则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无穷,则必有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滑之事矣。故强者劫弱,众者暴寡,勇者凌怯,壮者傲幼,今后生矣。
五曰: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成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
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於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於胜理。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梗阻,不可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凡古圣王之所为贵乐者,为其乐也。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钜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何尝闻,目所何尝见,务以相过,不消度量。宋之衰也,作为千锺;齐之衰也,作为大吕;楚之衰也,作为巫音。侈则侈矣,自有道者观之,则失乐之情。失乐之情,其乐不乐。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其生之与乐也,若冰之於炎日,反以自兵。此生乎不知乐之情,而以侈为务故也。
一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回禄,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养壮狡。
周文王处岐,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散宜生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许。周公旦乃作诗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以绳文王之德。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於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
大乐
仲夏
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贩子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禹立,勤奋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梗阻,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黎。於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