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城里头走,行过南头大街,两边儿都是买卖铺面儿,像切面铺、二荤铺这些都是用饭的,也有绫罗店、估衣铺、杂货铺之流,总归是衣食住行,并没出缺儿的。
“再便宜些咯,大叔多买些归去”没有一口价的买卖,不还价还价萝涩还觉着奇特。
“丫头眼熟的很,头一遭来呐,卖的甚么?哟,这红油油的还真没瞧见过。”
归去吃,细心不崩了你的大黄牙!
“那……那你交我十二文吧,再与我些辣条归去,剩下的便算了!”
到了桥头,牛奶奶还要去船埠,便和萝涩临时分开。牛长庚在船埠做搬货的力巴,是算月钱的长工,手里管着临时散工,称得上小有头脸,奶奶这遭就是瞧他去的。
她背着装着三坛香辣零嘴的竹蔑背篓,拉着兜子,往村头大槐树下走去。
正揣摩着要不降个一钱半子儿的,把剩下这些也卖咯,凑个一时候的摊位费便走,也不过两文钱。
“好!给我来两斤!”烧饼叔第一个掏钱。
萝涩一行直接从南城门入城,走过护城河上的吊板,路两侧的小摊小贩,已是多如牛毛。
看他屁颠屁颠的抱走她的香辣小鱼仔,心中冷静祝贺:
虽是小女人家,但呼喊起来涓滴不显胆怯,比着边上卖鸡蛋的那农家丫头好太多――她怯生生的站着,只别人上来询价时哼上两句,那是萝涩更显得风雅、捞得脱手。
萝涩甜甜一笑,拿油纸包了两根辣条递给他:“大叔您尝尝,这是我本身捣鼓的,可香哩,吃着开胃,大寒冬也能辣一身汗呢!”
但是买两斤毕竟少,多数只图个新奇,凑个趣儿要了一斤半斤,一拨人情愿买的都掏了钱,不风俗吃辣便也作罢,上别处瞧热烈去了,萝涩的摊子刹时冷僻了下来。
“哈哈,孝敬孩子,我同你说说集市上的端方吧,我们普通去南头大街,那小铺子多着呢,卖甚么的都有,靠河一边儿的空位那都是要交钱的,自有人来,一个时候两文钱,划不来,桥头位置最好,可抢的人多,你我早去碰个运气吧”
“大叔,您尝尝吧”
卖猪肉的肥硕女人,挥了挥手里的剔骨刀,把萝涩往桥下赶去。
只萝涩不是好欺负的,趁着他不重视,从背后抓了一把砂土洒进坛子里!
兜子晃了晃钱罐子,听着铜串子咣当碰到响,笑的合不拢嘴。
萝涩细心记下,这么一起策画着,等日头全部跳了出来,她也闲逛悠的进了童州的城门了。
萝涩忍着想一掌号召他的打动,捞了些辣条送他吃:“差大哥通融下,妹子还没挣着钱,您要不嫌弃,拿些去哄孩子吃吧”
烧饼叔憨笑着接过,他见手指上蹭了辣油,风俗性地嘬了嘬,不料“嘶”地一声叫了起来:
萝涩心下惭愧,想着如果今儿顺利,定要先将借奶奶的钱还上。
边上一应摆摊的不由侧目看向她,有个卖烧饼的大叔走了过来,嘿嘿笑问道:
“哎哟,这么辣呀!这得放多少胡椒呀?”
拉着兜子,萝涩决定上河边摆去,不去省阿谁摊位费了,也许它值这个价呢?市场老是按照供需构成的。
萝涩估计了一番,一包装满大抵是一斤不到,卖二十文,刨去本钱还能剩下个七八文的赚头,小鱼仔有十文赚头。一坛约莫有十斤,三坛都卖光,差未几能挣两百五十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