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谢裒锁眉冷静沉吟,很久不语,心忖:如此一言,倒是悄悄合上了!仁者不惑,知者不忧,勇者无惧!虽略显稚嫩,但恰合其年事!想来此诗之以是得来,是因其博学藏识,再加上一时傲性激昂偶发之故矣!嗯,果然是个孤标之子!这般佳才委实未几见,怪道乎郗公昔年会对其极是推赞。
嗯……
谢裒安然坐于案后,头戴青纶巾,内着白纱袍,外罩乌墨衫。身后两名女婢持着蕉叶扇缓拂缓拂,绵风如有若无,撩得案上的沉香似翩若舞。
真是树欲静而不风静啊,莫非江东大乱将起……
莫论诗或词,凡是立意绝佳,总可教人神魂与之共畅。
谢裒站在院门口,单手缓缓抚着短须,眺望俩人仓促逃离的背影,许是想起本身昔年旧事,眼角垂垂皱起笑容,摇着头渐渐一笑,悠哉游哉地度出院中。
谢裒眼睛微眯,心中暗生迷惑,渐尔越疑越惑,脸上笑意层层褪尽,眉锋则悄但是凝,淡淡接过名刺看亦未看,回身迈向案后,冷声道:“所为何来?”
刘浓涩然暗叹,如其所言诗乃表情相随,当时借诗而言志,虽不至屈辱此诗,但终不至了无陈迹,不肯在此事上多行胶葛,遂揖手道:“先生,本日刘浓前来,乃奉朱焘朱中郎之命,代为造拜候候。”
呵,莫非他一向在那边偷听?
思及此处,谢裒悄悄长叹,百年的帝王,千年的世家!做为世家后辈,忠孝老是难以分身!
按以平常例,凡是在会稽学馆学有所成者,皆是以清史退隐且升迁极快,此中的精英优良者在学业结束时,更会提早获得太子洗马、舍人等清职;若以一言而概之:这便是中、上世家积储名誉的最好路子。而谢裒坐馆两年,只收过一个弟子传授其文章之道,那人便是:王羲之。
谢裒双眼微眯,扶着短须问道:“何家美郎君?怎地如此眼熟!”
刘浓心中微惊且感慨不休,面上却不着色,悄悄候于门口,待二人缓缓回过神来,方揖手道:“谢过先生咏赞,教刘浓闻之憨然且汗颜!”
虽不知谢幼儒为何要摸索本身,但心中本就无所求,干脆禀直而言:“常闻君子有道为三,不惑、不忧、不惧,刘浓愚劣,但亦愿效之;朱中郎待刘浓恩重,其命前来,便是该来;先生通浚豁达海内皆知,岂会因怒而废礼;再则,刘浓此番前来,但问已心、是为无愧,自是不惧!”
浅抿一口茶,沉声道:“去岁我便已明言不再受荐,凡是有荐者皆不成入,汝可晓得?”
垂柳青青,芭蕉绿。
“哈哈!”
“阿姐。”
“嗨,无奕阿兄!”
“竖子……”
谢裒将碗一搁,皱眉道:“既已晓得,为何要来?莫非,觉得吾之所言为虚!”
稍作凝神,提笔而就。
二人对座,刘浓略略向右倾斜。
咏罢。
谢裒将手中茶碗重重一搁,斜挑一眼刘浓,沉声道:“奕儿,汝身为世家后辈,乃饱读诗书之辈,如此大喊小叫,成何体统!还不速速退下!”
信是在王敦军府任职的谢鲲,谢幼舆所寄,其间内容极是隐晦,但字字句句皆有所指。
谢裒眉梢凝中带竖,并未抬眼,持续作书,声音慢中藏怒:“竖子,终敢来了,自领竹节跪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