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又以北地南渡的世家居多,江东本地的顾氏与贺氏,在顾毗和贺循的带领下,遥行而往。诸如陆氏、张氏则不见,朱氏亦只要寥寥前去。陆玩自称抱病不予前行,更叮咛自家后辈不得前去。北地之伧,澎湃而来,我江东陆氏岂可于其同栖于林。
刘浓退后一步,答道:“府君,小子不会作诗!”
一大早,等候已久的世家后辈们,纷繁束发结冠、整衣飘带。三三两两的坐着牛车,行出各大森门府第,前去新亭。
……
牛车嘎但是止,从车中跳出一个乌衣俊颜,指着那道旁一株腊梅,笑道:“快快与我拿得笔墨纸砚,我要就此腊梅作诗四首。”
刘浓探着身子行向水潭,朱焘亦是一个晒脱好辩之人,自是含笑而往。
逐目其上,山颠有水潭一方,轻风徐拂,碧绿盎盎渗幽。有人早行此地,叮咛侍从置案而画秋柳映潭图。常常勾画出妙笔,身边的俊美郎君便点头奖饰:“景纯兄,此笔极妙!”
“吁……”
刘浓回身笑道:“既是登高,岂可不至其极。放心,我脚下稳着呢!”
在场之人,都是世家后辈,对琴棋诗书画自幼便习,听得此语,皆是深有同感。而那庾亮一双精亮的眼睛,绕着刘浓打了个转,面上固然亦在笑,可公开里却泛着冷。刘浓一眼便已瞅得,顾作未知,只顾用心看卫合作画。
辩难因画而起,郭璞画作刚成,庾亮便大声奖饰,一再拿这幅《秋柳映潭图》与曹不兴的《山溪雨霁图》比拟。更笑言,此中那映潭之燕,有曹不兴误笔成蝇之妙。卫协师承曹不兴,闻声有人如许比较,当然诧异。上前一观,画的确切不错,画中有孤燕投潭,似欲栖潭中之柳,而忘岸上真柳。可若说能比曹师,那可不敢恭维,此画妙虽妙矣,但形神转换之间,总着陈迹。
红日初升,挂在东角,投下道道彩虹衔着新亭翠峰。山道多柳,柳夹青石宛转而呈上,随路漫延的尽是风采翩翩之辈。
朱焘浓眉竖拧,佯怒道:“前次郗公说你作得好诗,现在你却说不会。怎地,莫不是看不起我朱焘?”
侍从奇道:“郎君,王公还未至,为何此时便要作诗?”
想到这里,心中蓦地生起一种心境,极想登高北望,制都制不住。悄悄走到了潭侧,引丛而远,来到一处悬壁之前。悬壁有飞石,突飞于深渊之上。崖前,则是极目广宽,山川大地都被一眼尽收,不远处的建邺城静伏于茫茫。略一转眼,便放目往北。
世人闻声而观,只见在那山顶突石之上,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展开双手作翅翱翔。其状危危,其色苍苍,其意惶惑。
“小郎君,不成!”刘訚见他欲踏上飞石,从速在身后疾呼。
刘浓微微一笑,看着那环围成圈的世家后辈们,心中暗叹:也不晓得这内里,都有些甚么人物。王羲之有兰亭雅集,名传千古。今王导携北地士子聚在新亭,不知能不能见到那位人物。如若见到了,他又会不会临场作书,惹得卫夫报酬之而泣。哦,对了,这里是新亭,新亭对泣,不知就是现在,还是四年后。
朱焘正在腊梅前,几翻点头苦思而无果,猛地一个转眼,瞥见了美妇身后的一个小郎君,神采一愣,随后大喜。
朱焘笑道:“彼已非此,彼时,我只为附王公殷切之心而至。此时,虎头妙才深得我心,怎可不随他一同上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