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明儿我们还能吃豆腐么?”
芭蕉叶是下午约好的牙人送过来的,没传闻芭蕉叶如许野地里随便长着的东西都有人买的,十文钱就有一大捆,洗洁净裁成片儿,放篮子里垫豆腐盖豆腐再好不过,清爽天然脱俗。
“我这就让婆娘做来吃晚餐。”
“妙味斋?大娘子,你家铺子这是改名了?”有街坊猎奇出来瞧了瞧。
做豆腐可不是轻松活,浸豆、磨豆、滤浆、煮浆、点浆、压抑六大步调必不成少,人们将“打铁、晒盐、做豆腐”都归为艰苦的谋生,沈小漾带着几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娃娃,也没希冀过靠卖豆腐度日。
红烧豆腐、香煎豆腐、小葱拌豆腐、肉末蒸豆腐、白菜豆腐汤、香菇酿豆腐泡……沈小漾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和三小吃了个肚儿尖,饱得快走不动路。
“红色的是豆腐,能够凉拌,撒点盐,淋上香油或热油,加一把葱花便能够吃了;或者红烧、油煎、煮汤都行,吃法随便。黄色的是豆腐泡,能够炒肉片、炒青椒、炒白菜,也能够红烧,塞肉出来酿,总之,想如何吃就如何吃。”
“慢走哈,感谢了。”
“因为阿姐不但是想卖给有钱人阿,阿姐想让统统人都能够吃到豆腐,跟冬瓜白菜一样。”
李木工接过篮子,诧异地叫了起来:“看着但是希奇玩意,你们故意了。比来家里如何样?铺子还开吗?”
待到豆腐做好后,沈小漾拿着木尺子和刀子,“刷刷刷”将每框豆腐横五块、竖五块的各划成了二十五块,每块长宽高皆为3寸。
“三娘,给你弟让几块豆腐,别都夹自个儿碗里,你弟挑食得很,可贵这豆腐他爱多吃几口。”
“香香的。”
沈二郎是个聪明聪明的娃,看着沈小漾下午做那三框豆腐便学会了如何做,煮浆火候、点浆的技术的确掌控的比沈小漾要好,青出于蓝胜于蓝!
“好呀,阿姐手也酸了。”
至于沈三郎,固然刚开蒙不久,认得字未几,抄起菜谱也是有模有样。这是几样豆腐菜式的简朴菜谱,沈小漾筹算放篮子里随豆腐赠送的。豆腐如许横空出世的新异食材,给人们传授一些做法,做很多了,吃法也就丰富起来,人们本身便能够弥补。
与此同时,收到豆腐和豆腐泡的十来户街坊们,也都心对劲足的吃着前所未有的豆腐菜肴,啧啧赞叹着。
豆花凝好后,在木板做的豆腐框里铺上纱布,舀上豆花,满框后纱布包起来,顶上放上一块洁净的大石头压着,压掉多余的水分。
“为甚么?”沈二郎有点懵,有钱不赚是不是傻?真看不出,他阿姐本来是个胸怀天下、济世救民的人。
“阿姐有更值钱的东西要卖,手里好东西太多轻易招人眼红,归正做豆腐那么辛苦,就让别人去做好了,我们今后也能随便买来吃。”
“大娘,平时连白菜你都能整成半生不熟的,这豆腐淋点酱油和葱花就能吃了,的确挽救了你的厨艺。”
“嗯。今后还请多多帮衬。”
一个小篮子能装4块豆腐,沈小漾往每个篮子里装了2块豆腐一份豆腐泡,筹办送给东十三街及四周熟悉的街坊邻居们。
细藤篮子里铺着片翠绿的芭蕉叶,衬着白豆腐如同上好玉石,金黄的豆腐泡看上去也很有食欲。
“哎,是大娘子和二郎啊,用饭了没?”李木工号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