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奇点点头:“观光了,公然雄奇险要,非他处可比。”
方云奇大惑不解,三通大师又道:“你不但深具佛性,能见人所不能见,且从你的神采望之,施主与这武陵山真武观恐怕也深为有缘啊!”
方云奇便讲了本身与真武观似曾了解之感,就教三通大师,大师却笑而不答,只道今后自见分晓。云奇虽心中猜疑,却也不便强问,只得端杯品茶。
方云奇道:“鄙人些藐小事,岂入大师法眼,不过乡民谬赞罢了。敢问大师,何为‘三通’啊?”
方云奇不由痴了:他自小在庵中度过,要说佛像、梵音或者僧尼,都并不陌生,偶然还甚有靠近之感;且要说玉灵山紫竹庵却也算是风景纯美,空灵娟秀之地,然却不及这武陵山真武观凌翠履谷,既有喧然澎湃大气之象,又具俊美灵透轻巧之态,景绝之地,仙佛之所,真正遍觅神州,可贵其二,放眼中原,无出其右也!
三通大师道:“你曾问老衲何为‘三通’,在说“三通”之前,老衲想先跟施主交换一下“三断”,不知施主可有兴趣?”
三通大师道:“今早我命一龙到庙门口候迎两位施主时曾向他交代,带你们观光一下敝寺,可曾观光呀?”
穿过前殿,中间是正殿,供玄门元天大帝神像;正殿上又置冲天殿,较正殿高出数米,直接霄壤,上面就有陈寒秋所云灯火,至晚点亮,山下数十里可见。
二人谈笑着随一龙小沙弥进入庙门,循石级上至前殿。一龙一边走,一边给他们先容真武观设置。此观共有三重殿堂,前殿乃观音堂,供南海观世音菩萨,旁有藏经楼,另有厨房、客房、寝室、马厩、厕所之类,见其范围,确可供数百人食宿。真武观房屋庞杂浩繁,均为木质布局,依山势而建,于山岳峭壁处用梁挑出约七尺许,核心房屋便腾空而立,若吹大风,则椽柱摇摆,吱呀有声,若从窗口往外泼水,便立化为雾,怯懦者不敢临窗。
三通大师道:“那怪不得了。”又问,“可曾有人说过施主深具佛性之类的话?”
莫非前面另有殿堂,方云奇心中生疑:从内里看这山岳虽高绝,却仿佛并不大,能建有这么多的房屋已属不易,却莫非这殿后另有殿,这真武观到底有多大呢?
方云奇想起在赣北方斗山斗方寺的景象,便道:“那年我在赣北斗方寺时,寺中主持曾对我讲过与佛有缘的话,但因当时与倭寇恶战期近,我哪故意机听他说佛论禅,他却一向追我到庙门,我当时还斥他无知昏僧,惑乱军心。现在想起来,还真不该出此冒昧不敬之语。”
花圃桂树下一个小桌旁盘坐着一名老衲,见他们到来,便起家见礼相迎。老衲披一袭黄色法衣,年约七十,身形长瘦,眉框外突,双颊清峻,颌下白髯飞舞,颇具古奇边幅。
三通大师延请二位坐于桌旁,桌上早有一壶香茶放在那边,一龙过来斟上茶水,退过一边。
正思忖着,已穿过后殿,上了几步石阶,只觉面前一亮,本来这后殿以外另有一个半圆形的花圃,设想奇巧,花木葱笼,内里石板铺地,临崖砌有条石雕栏,凭栏远眺,隔空青山巍巍,苍翠起伏。
方云奇不由喜不自胜,形于色彩。
起起当时的景象,方云奇心中确有些愧悔,不想三通大师听完却大笑道:“施主说得一点不错,如此昏僧,那里配与你谈佛论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