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让马士英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往浦口见史可法的时候,他的老窝凤阳产生了大变。事情的启事是凤阳镇守寺人卢九德,镇守寺人是总督之下第二号人物,位高权重。关头是卢九德曾经服侍过老福王朱常洵,和福王朱由菘干系密切。
因为遵循陈越影象中的汗青,北京沦陷以后,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推戴福王朱由菘即位,建立了弘光朝廷。
既然北京沦亡,勤王已经没成心义,史可法遂驻扎在浦口,焦心的等着北方的动静,他要确认崇祯是否还活着。但是各种动静纷繁而来,有的说崇祯就义,也有的说崇祯已经沿着海路南下,众说纷繁、莫一是从。
“崇祯天子没有驾崩,正从海路而来,你必须立即派人前去南京,奉告他们这个动静!”陈越抓住路振飞的肩膀,恶狠狠的说道。
当然,在这一世,有了陈越,因而便有了变数。
从伦序来讲,应抢先考虑福王惠王和桂王,而三王当中,福王则最为合适,因为福王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是神宗的第三子,惠王是第六子,桂王则是神宗第七子。并且福王朱由菘和崇祯平辈,由他即位能够援引兄终弟及继统,而惠王桂王都是崇祯的叔叔,则不是太合适。
遵循血缘的远迩来算,崇祯就义,理应由他的儿子继位。但是崇祯的三个儿子都沦亡在北京无一逃出,而崇祯也没有兄弟在,不过崇祯祖父神宗朱翊钧倒是有其他子孙在。比如福王朱由菘,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灜。别的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子,血脉也不算太远。
......
以是一开端,史可法的内心是方向福王朱由菘做天子的。而当时一些有识之士也都主张有朱由菘继统,比如淮安巡抚路振分,给史可法的信里就同意福王继统。给事中李清、章正宸,进士郑功臣等也持一样的态度。
钱谦益以“立贤”为名,到处游说,发起迎立潞王朱常淓。但是史可法内心,却还是以为应当按伦序立神宗的儿子。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子,在血缘上偏僻,史可法担忧舍亲立疏会引发更大的风波。
现在淮安城内,以巡抚路振飞为首,得知一支军队达到河对岸以后,路振飞立即派人和陈越联络,晓得是平南伯天津巡抚陈越带着军队从北方而来。
不过长年泥沙淤塞严峻往大海的河道几近烧毁,黄河水全数汇入洪泽湖,构成了浩大数百里的湖泊。陈越派人沿着废黄河往东探查,发明河床远远高于两岸,河道狭小之极,顶多行走划子,海船绝对没法通行。海船到了以后也必须下船沿着陆路前去淮安才行。
当马士英在凤阳宣誓拥立福王以后,伙同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带着五万军队护送着福王从凤阳解缆之时,陈越带着一千二百马队来到淮安城北,隔着一道黄河看向淮安府城。
黄河滚滚,流向东南,在淮安汇入淮河,往东流入大海。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汗青上多次改道,眼下的河道并非是后代的由河南经山东流入渤海,而是从曹县往东南经徐州直至淮阴,万积年间,潘季驯治黄河,构筑了从曹县徐州至淮阴的大堤,在淮阴黄河水大部分流入洪泽湖中,少部分往东流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