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
10.25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以是裁之。”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来宾言也,不知其仁也。”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3.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谓:“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
11.11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成。”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9.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1.18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泰伯篇第八论语目次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10.2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8.13子曰:“坚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11.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1.21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2.9子曰:“吾与回言整天,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成雕也,粪土之墙不成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