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用拿刻刀的那一只手捏住图纸的边沿,眼睛半晌也未曾分开过上头的图样,仿佛要一向一向地看下去。
他只爱做木工,对旁的一概提不起兴趣,自是不会跟着村里的人出海打渔去。只凭孔大娘赶海捡些东西换几个钱儿,日子过得比别家要贫寒很多。
沐兰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甚么,可见他这副模样儿,怕是说甚么都听不出来的。叹了口气,正要将图纸收回来,手才一动,就叫他一把抓住了。
――
一来她是半路进村的,又没跟孔家打过交道,对海子来讲只是陌生人一枚,海子一定肯接她的活儿;二来她的钱都拿去买珠子彩线了,如许两手空空位找上门去,不免有种占人家孤儿寡母便宜的怀疑。
“沐兰。”海子忽地开了口,“你叫沐兰。”
她大吃一惊,顿时跑过来开了门,“孔大娘,海子叔,你们这是……”
沐兰这才现,他浓长精密的睫毛下有一双清澈得不含一丝杂质的眼睛。此时那双眼睛里正流淌着欢愉的笑意,如染着阳光的清泉,敞亮,静好,任谁都不忍轻渎。
沐兰拿不准他是不是活力了,有些忐忑隧道:“阿谁,我听大春叔说村里就数海子叔木工活儿做得最好,以是……”
沐兰没想到他竟然叫得出她的名字,不由大喜过望,“对对对,我是沐兰。海子叔,本来你认得我啊?”
“海子叔?”她吃惊地叫了一声。
海子脑筋慢,手脚却比哪个都敏捷。不管到哪家做工,都做得又快又好。外村也有来请他畴昔做活儿的,可惜他认生,任凭别个如何哄劝,就是不肯分开村庄。
在她分开足有半个时候以后,阿谁像雕塑一样寂静了好久的人俄然跳了起来,图纸、刻刀和木头跟着他的行动纷繁散落在地。他却全然不顾,直奔储存木头的仓房,两手并用,缓慢地翻找起来。
村里的人怜恤他们母子两个,只要家里有木工活儿,都喊了海子去做,然后多给他些钱儿当报酬。
渔村家家户户都有船,每出一回海都要查验一番,是以渔村的男人或多或少都会些木工的活儿。 可要论哪个做得好,当数海子。
每一件都精美绝伦,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她看一眼悄悄躺在海子膝上的图纸,再看一眼窗台上摆着的作品,内心既但愿,又不敢过于但愿。怀着庞大的表情,分开了孔家的院子。
海子刻完最后一刀,细细地吹去木屑,将那只蝉托在手上,对着阳光当真旁观。
海子不说话也不动,连睫毛都是静止的。
孔大娘吃过饭按例提着篮子往海边儿去,只海子一个在家,坐在窗下的太阳地儿里,一手握着一块木头,一手执了一把刻刀,当真地雕着甚么,连有人排闼出去都未曾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