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入夜,词人独上松花江干,在微凉的风中,落花飘于水面,随波浮于银色的月光中,向远处缓缓流去。瞻仰星空,一轮残月遥挂天幕。他乡,故地,怎能令词人不想起哀痛旧事?当年疆场的厮杀,淋漓的鲜血,人群败退奔逃的场面,即使本身未曾经历,也因在亲人的报告和本身对糊口的体验中复兴思路。遐想当年曾祖父那段壮烈而惨痛的旧事,禁不住感慨万分,睹物思人啊!一年当中,又能有几次团聚之夜,这伤感时分,又非月圆之夜。“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这两句是整首词的佳句,在古时,这类名式也常常被墨客们所用。沈约的《杂诗・春咏》一诗,有“杨柳乱如丝,绮罗不矜持”之句。温庭筠的《菩萨蛮》一词中,有“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之句。但这三句“杨柳”,纳兰的最好。其关头之处在于一个“乍”字,“乍”字的应用赛过了“乱”和“又”,其意也更加丰富和宽广。“乍”字有很多种用法,做副词用,有“刚、开初、俄然”的意义,这是一个同时候有关的字。季候在转换,转刹时,方才被夏季的冰雪凝固的枝条便在东风的吹拂下,抽出了翠绿的幼叶,如飘散的丝般柔嫩。其下半句的“故园春尽时”,不免透露难掩的伤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