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讶:惊奇,骇怪。卿卿,指男女间的爱称,表示很密切。
是以,这篇文章是借解词而奖饰了陈其年其人其作。
纳兰看到陈其年的画像后,写的一首词。
纳兰小陈其年三十岁,在春秋上固然二人相去甚远,但他们却有很深的友情,康熙十七年,时价三月二十四日,陈其年在扬州的时侯,一名在广东闻名的诗画和尚大汕,给他画了一幅肖像。当年春季,陈其年入京插手博学鸿词的科试,便将画像带到了都城,当时有三十余位名流才子为他的画像题词咏诗。纳兰便写下了这首词。
须髯浑似戟⑤,时作簪花剧⑥。背立讶卿卿⑦,知卿无那情。
“萧然”二字指陈其年为人素朴,贫寒朴重。徐乾学在《陈检验维崧墓志铭》中云:其年“所居在城北,市廛库陋,才容膝,蒲帘上锉,摊柱此中而观之”。此处,有震惊和颤动之意。
①陈其年:陈为姓,“其年”为字,本名陈维崧,号迦陵,清词人,生于江苏宜兴。
《乌丝》曲倩红儿谱②,萧然半壁惊秋雨③。曲罢髻鬟偏,风韵真不幸④。
陈其年,清朝词人,字其年,号迦陵,本名陈维崧,。出身于文学世家,家中非常讲究时令,其祖父陈于廷生于明朝,是当时东林党的中坚人物,其父名陈贞慧,反对“阉党”,是当时比较驰名的“四公子”之一。
⑤须髯浑似戟:描述髯毛硬而长,尤如兵器,指人的表面很威武。《清史稿》所写:“维崧清多髯,海内称陈髯。”《南史・褚彦回传》中也有一样的描述:“公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须髯:指稠密的大胡子。
这首词既风趣新奇,又埋没玄机。从大要来看,是写陈其年自在的小我糊口,从深层去了解,便可明白纳兰对陈其年的品德与创作上的必定。上片是写陈其年的词被歌舞女谱唱,用歌女红儿的烈性来烘托陈其年文风的慷慨和与之并存的柔媚,这足已震惊世人,颤动半壁国土;鄙人片中,“须髯浑似戟,时作簪花剧。”一句便道出了陈其年这类奇特的写作气势与小我风格。
陈其年对诗词文赋都有研讨,是清初才子,为当时阳羡词派之首,并与朱彝尊齐名。少年时便文思敏捷,词作瑰伟,被当时名流吴伟业誉为“江左凤凰”。陈其年的诗词既有气势豪放之作,又有清婉高雅之作,现存词集为《湖海楼词》。
这首词的上片从大要上看来,纳兰借用裙钗声华来打趣陈其年的癖好和糊口,但实际上倒是纳兰用如许的比方和描述来突显陈其年富有本性的写作气势,以及其形成的遍及影响。纳兰是一个兰心芳质的男人,文思总较浅显人总高一分,他的这首词作也是剑走偏锋,纳兰看似在打趣陈其年,实则在奖饰。他将陈其年的平生所好和作文气势一一道来,却又不矫揉造作和有趣,这同两个订交多年的老朋友之间无所顾忌地畅谈何其类似。在打趣中直击“关键”,却又一点即止,知己之情如暗河般缓缓流淌在两人之间,连接相互的心灵。
【注解】
⑥簪花:插在帽子上的花。
③萧然:冷落,萧瑟,萧瑟,空虚。清进十徐乾学曾云:当年“所居在城北,市廛库陋,才容膝,蒲帘上锉,摊柱此中而观之”,“不时匾乏困仆罢了”
②《乌丝》:特指陈其年所作的《乌丝词》。陈维崧于顺治十三年至康熙七年间,于京华所填之词,后结为一集,名为《乌丝词》,为人们所歌颂。固然这部作品中也有初期的“旖旎语”,但陈维崧的词风已有窜改,渐入豪放之境。红儿:人名,指唐朝名妓杜红儿,《全唐诗・罗虬序》中有文:“广明中,罗虬为李孝恭处置。籍中有善歌者杜红儿,虬令之歌,赠以彩。孝恭以红儿为副戎所盼,不令受。虬怒,手刃红儿。既而追其冤,作《比红儿》诗百首为一卷。”先人也有效“红儿”作为歌妓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