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二年,大光亮名教(袄教)随波斯使节团及后续逃亡当局传入中土。
传至帝荣,有落榜儒生自《易》中悟出新道,以《麻衣道者正易心法》阐麻衣道。此人参合造化,四海无敌,代张天师出任国师,公理盟名存实亡。帝荣灭佛,有全了和尚远赴雁荡山斥地佛门新乐土。陈国师传下道统后,为追随“一页剑典”的踪迹,长眠不醒。东北胡族契丹趁机南侵,帝荣欲亲征却于开赴前暴毙,大光亮教始露獠牙。国师高徒、将门传人赵九重挽狂澜于既倒。只可惜穷其他生,亦未能尽复国土,年刚知天命便抱恨暴毙。
功成名就,白良回三峨山建立蚀余剑派,遣弟子将本身所创《帝府天箓兜率真敕》与辞去国师位的志愿一同送入都城。王奕不敢不允,也巴不得能送走返老还童的“小剑魔”白良。茅山林真君受赦封下山,出任为新国师。
同年,王佖最大的潜伏政敌简王赵似病逝。
次年仲春,改元宣和。大光亮教教主易位,柳琦因在深宫未能参与继位推举,以有违教规之名指新教主为背叛。大光亮教分裂,佛门趁机肃除大光亮教在北方的权势,择新族取而代之。宣和二年,大光亮教方教主法张氏三兄弟,自称圣公,于赋税重地东南水乡叛逆,聚众数十万,一时所向披靡。北方西方皆享新政之福,心向贤人,却也有失势权贵聚啸山林,为寇一方;南边东侧因以财供北方改革,积有夙愿,西侧百越骚动。宣和二年,太子尚在思过,林国师需关照太子,王佖因乏人监国而没法亲征。乃以留后张氏后辈、龙图阁直学士张叔夜为山东经略使,平宋江兵变;天波府杨怀玉出掌河北禁军,领殿前司马步军赴河北,筹军北伐,兼平田虎兵变,童贯监军;兵部尚书方琼坐镇真定府辖制河东、河北西、河北东三路,营建北伐大本营。殿前司离京,楚王庆见中心空虚,以“太子无德”为名,于淮西拥八座军州,六十四县之地自主,种师道得受西北禁军元帅,承旨分兵攻淮西王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迁都西京不久,新朝再收凶信:开府仪同三司高俅败北。其人血洒橘子洲,岳麓山被三十余万军民的鲜血染红。潭州沦亡,江陵府垂危,苗疆隐有独立之态势。摩尼教与大光亮教乃数百年夙敌,方腊被剿恰是千载良机。魔教(摩尼教)哑忍数百年,厚积薄发,在土人巫术的帮助下趁火打劫,师法五圣教故事的野心昭然若揭。李纲临危受命。出任新设的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翛然子生时未婚,天然无子,龙虎山群龙无首。滞留江宁府的蔡攸领旨登茅山求援,上清宗坛除僵灭蛊之能方显于世。峨眉二峨山“天上谪仙”紫芸真人击败魔教教主“血神刀”丁隐后,峨眉派几近成了二峨山品山剑派的同义词,紫芸真人仿佛成执太清盟主者。自此道家诸派于苗疆争强好胜,本地人受此祸数百年。张浚虽亦败北,但因领回十数万老兵,得迁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
变法经十年沉淀,历八位宰相终有所成,故改元政和,以告世人:当今天下政通人和。
景泰三年,国度风雨飘摇,庆寿公主入延福宫,以榕木拐杖追打太上皇。到景泰七年庆寿公主无疾而终时,太上皇已打遍天下。凡是武功高过现皇王奕的,隐居不出者死、化外之民死、王谢大派者死(例外:丁隐下落不明;紫芸真人白九莲入洞坐存亡关;三峨山“清风剑童”白良,遥领国师。),大理、西夏、吐蕃、金、高丽尽内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