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正月,向太后崩。同年,苏辙应召回京后,王佖以家宴请小苏学士,次日迁其为中书侍郎;章惇自请外放,王佖竟允之,设江河措置使,命章惇周巡天下,观察各地洪堤,酌情疏导河道,曾布迁门下侍郎;王佖始阅《洛阳名园记》,着工部刊印,于朝会上遍发群臣;蔡京复启知大名府;由曾布、苏辙主导,以《答手圣旨陈十事》为根本,重启变法。
帝奕在被王佖扔出皇宫前,模糊见到玉枢剑向东南飞去,但思及死物不能自行,乃点头作罢。
次年仲春,改元宣和。大光亮教教主易位,柳琦因在深宫未能参与继位推举,以有违教规之名指新教主为背叛。大光亮教分裂,佛门趁机肃除大光亮教在北方的权势,择新族取而代之。宣和二年,大光亮教方教主法张氏三兄弟,自称圣公,于赋税重地东南水乡叛逆,聚众数十万,一时所向披靡。北方西方皆享新政之福,心向贤人,却也有失势权贵聚啸山林,为寇一方;南边东侧因以财供北方改革,积有夙愿,西侧百越骚动。宣和二年,太子尚在思过,林国师需关照太子,王佖因乏人监国而没法亲征。乃以留后张氏后辈、龙图阁直学士张叔夜为山东经略使,平宋江兵变;天波府杨怀玉出掌河北禁军,领殿前司马步军赴河北,筹军北伐,兼平田虎兵变,童贯监军;兵部尚书方琼坐镇真定府辖制河东、河北西、河北东三路,营建北伐大本营。殿前司离京,楚王庆见中心空虚,以“太子无德”为名,于淮西拥八座军州,六十四县之地自主,种师道得受西北禁军元帅,承旨分兵攻淮西王庆。
太子王桓继位后与金人媾和,次年改元靖康。金兵既退,帝桓左迁李纲、气死从太原突围入京的种师道、架空杨士瀚的大元帅府;先以数万斤金水浇筑铸剑室,后又以鄙视皇家罪,令宫中寺人捕杀京畿地区的武林人士;降旨各路军复归其位,不得勤王。
将门豪杰郭汾阳,结合五圣教徒终将吐蕃佛兵赶回雪原。及至其死,平生兵马不逊祖师。自此三辅以西只要五圣教。
申王在章相的鼎立支撑下,因本身在向太后眼中就是个活古迹,得以正帝位。申王只长端王数月,因有眼疾尚未有夫人。初登大宝,便由向太后、朱太妃和新晋的武太妃,从九品以上官员家征辟的良女当选后。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才情冠绝良女,边幅亦算中人之上,又经王佖承认,封为皇后。
王佖粗阅名单,发觉有两位女性榜上驰名,批准册封后,于延福宫宴请两位元君及其丈夫,侍卫司却无此四人出宫的记录。宫中多了一名刘婉容和一名陈贵仪,林国师闻知此事,立时与贤人生嫌隙。王佖自丹成六转再无寸进,虽又练成几门新剑法,亦不过为了传于妻、子。因南边平叛军所剩过量,在令种家军攻夏、杨家将北伐的同时,朝廷下旨二分江南义兵:拔张贵妃族弟,进士出身的汉州锦竹人张浚领军讨伐,岭南白族攻灭大义宁国建立的大理国;因宣和大将军而转任闲职的高俅,因遍历三衙近二十载又与国师有旧,深得贤人欢心,受开府仪同三司,与品德院拨给的有道一同南下,统领灵宝派为核心的另一半雄师,卖力安定湘西等地的土人兵变。
数十年后,佛教不甘失利,驱吐蕃寇三辅之地,番兵残虐十数载,中原大乱,百姓只求来生、不盼明日,佛教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