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们默不吭声,贞元天子这一次没有再难堪他们,在东升寺人的退朝声平分开。
“此次罪过严峻,你须得率部细心考虑,此事过后,朕要看到一部更完整,更合适民情民意的刑律。”
老侯爷想了想确切是这个事理:“乖孙儿,你说陛下让刑部点窜刑律,是不是想把监军科罪减轻?”
“不过,是人都会趋利避害,他们若不想这天大的殊荣落到本身身上,不过祸水东引。引不了的话,那么,只要一种能够能让他们免受其害。”
朱定北这几天想了很多,越想越感觉,贞元天子这是双管齐下。
老侯爷毫不粉饰本身的幸灾乐祸,这些在洛京纳福了半辈子的朝臣们,这回受难可算让他隐晦地舒坦了一回。
他道:“阿爷,陛下这火,烧的比当初继位的三把火还要旺,恐怕所图不小。”
正月十一日的大朝会,三品官身以上朝臣位列金銮殿,殿外七品以上在京官员密密麻麻地跪了一地,听着赞司寺人通报金銮殿中圣谕,心中也同膝下的青石板一样冰冷。
百官:“……”
“是啊,陛下圣明昭昭,非陛下之过。”
“哦?”
贞元天子看了一眼东升寺人,东升寺人当即会心,大声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他仿佛乐于看到底下因为他脾气难测而哆颤抖嗦的朝臣,如猫捉老鼠普通肆意玩弄才肯在最后给他一个痛快。
在董相几近接受不住要再开口时,只听贞元天子一声笑。
所谓可一不成再,天子对窦军监军罚得重了些,却不料味着他对今后犯法的监军都如此重罚。不然,单这一批监军所连累的三族官署便有二十来名,乃至有三位位列百官的重臣。如果持续重罚下去,那百官剩不下几个,那朝廷还算甚么朝廷?
老侯爷回京两年,这一次才算真正见地到了贞元天子的手腕――这是一个比先帝还要心狠断交的帝王。
贞元天子又沉默起来。
那些监军虽说都是军机处推举上来的,但哪一个不是身份贵重,背景深厚?要说一些文武都不到家的世家子,最快的晋升之路,那便是被任命为监军,不但不消上疆场打战,只要安安顺顺的待够年份,便能晋升,不出五十岁,便能成为三品官。
没有比这更费心省力还安然的体例了。
任谁都听出他话中所含的不满。
朱定北勾了勾唇,“秦阿爷年节无休,保护陛下重责在身,如何本日回府了?”
“他现在一言九鼎,百官莫不马首是瞻,还图甚么?”
礼部尚书孔达慧回声道:“启禀陛下,与太常寺议定择取仲春初五的谷旦,待到十五元宵今后,便请令各州府祭拜社稷古刹,以祈风调雨顺,五谷歉收。”
大殿之上,董相一一陈述兵部上呈的各大驻军罪行,说得口干舌燥声音沙哑也不敢稍有停顿。
停顿的时候仿佛太长了,他能闻声身后同僚们压抑的呼吸声,只觉头昏耳鸣,接受不住铺天盖地而来的威压。
贞元天子听后,还是面无神采,冷肃道:“宰相觉得,当按律行事?”
天子陛下在宗庙祭告罪己诏一事,洛京无人不知也早已传遍了各州府。
刑部尚书李达深跪上前道:“微臣在。”
贞元天子道:“罢了。所谓天子之法不责众,众者九五之尊也。万民犯事,便是朕的罪恶。朕这几日斋戒祭拜宗庙,却未得先圣与□□皇神谕示下,想来是朕还不敷心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