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季以后再添孙策虎视于侧,使不得尽全灭袁绍、夺冀、幽之功,僵局已经产生,陷雄师不得转动,曹操大恨,恰好又无计可施,议事时对群臣叹道:“方得淮南,又望我兖豫,其心何不敷?孙伯符真虎子也!”
曹操中前期是个重实利的,浮名并无所谓,弄清楚后顿时勃然大怒,出门发令:“令刘子扬速捕杀出境书商,全收缴印书!”
另一边,再秘寻曹氏、夏侯氏、荀氏等族中受大恩愿效死无悔者为用,不数日,得通刀弓、机灵有胆识的可用者共十七人。
曹操恨恨道:“然邓慕安借机大传元制,诱寒士争投司州,势将更盛。印书又得厚利,今后益发难治!便没法止议,岂可便听之任之?”
荀彧、荀攸无以答,郭嘉点头道:“事已传开,捕诛书商只可泄愤,不得治其底子!”
孙策的军队变更并不轻易,终被张绣侦之,告于曹操,曹操闻报后,急停下河北战事,转防孙氏。
进入七月的时候,曹操就急从河北抽兵力回兖州,临时放缓了对袁绍的守势,转而稳固已得地盘。
邓季出入身边有保护,十七名刺客中就有十二人往洛阳去,领头的叫夏侯锦;往寿春去的五人,领头的叫荀佐。(未完待续。)
直到八月末的一日,臣下繁钦献上《尹文子》、《鬼谷子》、《琴操》、《新语》四书,孟德得之而喜,才稍解烦忧,当日政事结束就窝在书房中观书。
自春秋战国起,刺客行刺事向来不断,这等事虽阴暗非君子君子所为,趁人国丧发兵的更不是“义军”,要被士人唾骂的,然确有出其不料、得机而进之效。并且军国事大,本不该仿那宋襄公,到处如同君子行事。听闻郭嘉之语,曹操怔住,荀彧、荀攸也皱眉思虑此中可行、推演过后之局。
孟德也是个爱书的,又得保藏教员蔡邕之书,感慨一会印书之过后,便令人多备烛火,彻夜在书房中看书。
听完郭嘉之语,刺杀这两方主君虽可贵并其全势,然趁机吞下其部分地区应当不难,要能得南阳、庐江,使曹操得机遇生长出水军也是极好的,荀彧、荀攸叔侄方大悟,对视一眼,齐叹道:“此诚谋国之计!”
这句话既是赞叹,也是暗恨孙策心贪。
进入书房中,曹操急再问,郭嘉道:“今本初势已大衰,再难复古貌,暂凭邺城苟延残喘,本已不敷为虑。然别的邓氏仗精兵,孙氏依天险,皆一时之雄,俱难扫灭,公之大患也!邓季、孙策皆少年得志,治下尽独仰其二人之威,余尚难及,二人诸子尽幼,后嗣不明,若突然身亡,其政是否得再续不说,后继者尚急需安内,数载内定不敢再与公争锋。我观细作前后之报,孙策轻而无备,常持勇独出;邓季虽出必有保护,然亦爱来往于民中示仁。二者虽挟百万之众,若遭刺客伏起,皆可死于匹夫之手矣!公何不选死士充刺客,入其境分刺二人?便事败亦不过只折数死士,于大局无损!”
如果孙策想翻过大别山,经陆路去攻江夏黄祖,屯兵不该如此靠北,其再从江左抽兵来,对刘表长沙的骚扰压抑定也停下,若非欲趁曹操遣主力攻伐河北,要进兵汝南和全部豫州之地?
之前的九江、广陵就是如许到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