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
“那你来求见谁?”
白姬双手合十,笑道:“多谢禅师解疑。”
本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禅师。
白姬笑道:“我来这大慈恩寺,不是求见虚空禅师。”
白姬道:“敢问玄奘禅师,您如何对待《大云经》呢?这是真经还是假经?”
(5)达摩:南北朝高僧,天竺人,为中国禅宗的鼻祖。他平生都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佛法,著有《少室六门》高低卷,包含《心经颂》《破相论》《悟性论》《放心法门》等,翻译了《楞伽经》等。他圆寂于熊耳山的空相寺,长年一百五十岁。
白姬见状,也告别了。
白姬、元曜正说话,刚才出来传话的和尚出来了。
(2)《大云经》:全名《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
注释:(1)沙门:佛教术语。又作“婆门”“桑门”,意为勤息、息心、净志,是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惟流派的总称。
一名带路和尚带白姬、元曜出去,白姬说好不轻易来一趟,时候也还早,想去大雄宝殿为佛祖供奉一炷香。带路和尚便带白姬、元曜穿过僧舍,去往大雄宝殿。
白姬笑道:“一年可见春去秋来,十年可见物是人非,百年可见生老病死,千年可见王朝兴亡,万年可见沧海桑田。对于时候,我没有猜疑,我的猜疑来自于佛经与禅理。”
老衲看上去已过古稀之年,他须眉发白,满脸褶皱,但身形却还矗立如青松。他树皮般的枯手上挽着一串佛珠,正提笔而书,笔走龙蛇。
白姬、元曜上完了香,供奉了香油钱,白姬闻到了东侧五观堂(6)里飘来的斋饭香味,又说肚子饥饿,想讨一碗斋饭吃。
白姬笑道:“我心中无佛,可眼中有禅,还请玄奘禅师给我解疑。”
大雁塔外侍立着四名黄衣武僧,带路和尚打过号召以后,带白姬、元曜进入大雁塔。
处寂恭敬隧道:“阿弥陀佛!玄奘禅师能够渐渐参悟,若得其意,请点化贫僧。贫僧先告别了。”
玄奘道:“请说。”
与青龙寺、荐梵刹等浅显寺院分歧,大慈恩寺除了停止皇家祭典、无遮大会,或者各种佛教节日,普通不对外开放。
(3)贝叶经:古印度人汇集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来誊写佛教经文。相传,玄奘从天竺取返来的经籍,都是贝叶经。现在,现存的贝叶经是国度一级文物,具有极高的代价,号称“佛教熊猫”。
玄奘返国以后,遭到唐太宗的昌大访问,一时候天下皆知此圣僧。以后,玄奘建立了译经院,翻译带返来的佛经,以及著写《大唐西域记》。高宗期间,玄奘在大慈恩寺译经讲法,并构筑了大雁塔。厥后,高宗将玉华山离宫改成玉华寺,赐给玄奘居住,玄奘大部分时候都待在玉华寺里译经著说。
“玄奘禅师在大慈恩寺?!”
削发人普度众生,与人便利,带路僧只好又带白姬、元曜去五观堂吃斋饭。
大慈恩寺是长安城中最宏伟壮观的梵刹,占晋昌坊半坊之地,有十三个天井,一千九百间屋宇。它是唐高宗为了回想母亲长孙皇后所建,乃是皇家寺院。
晋昌坊,大慈恩寺。
白姬为甚么要特地来大慈恩寺问玄奘这个题目呢?《大云经》是真经,还是假经,跟她又没有半分干系。
玄奘昂首望了元曜一眼,道:“阿弥陀佛!我佛最后并无笔墨记录,统统佛意都是由弟子口口相传,记诵连绵。佛寂以后,颠末数百上千年,佛言佛迹才构成文本,再从天竺颠末西域,传入中土,翻译成汉文。若以真假定论,那贫僧这大雁塔内的贝叶经六百余卷,满是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