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名端着一盏茶,安静地看着苏晋:“既如此,倒不像干晏子言甚么事。京师衙门不肯接这烫手山芋,以是你来大理寺,请张大人看在昔日情面,拿着戋戋一面之辞去审少詹事?”
本来这矮胖墩子姓陆,时任刑部员外郎,恰是当日奉柳朝明之命,给苏晋送命囚的那位。
太傅府三公子晏子言,当今太子的侍读,时已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张石山问:“如何证明是少詹事?”
张石山看她这副模样,心中已是动容,方要起家去扶,却被一旁伸来的手拦了拦。落轿大人端着茶,渐渐踱到苏晋跟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本官同你说几句实在话,你听好。”
张石山一时无言,隔着窗隙去看乌沉沉的天气,春雨扰人,淅淅沥沥浇得民气头沉闷。
苏晋沉默了一下,声音轻飘飘的:“我猜也是。”
也是奇了,这世道,伞的脸比人的脸好用。
雨势急一阵缓一阵, 廊檐下紧紧挨挨站了一排躲雨的人,看官袍的纹样,与苏晋一样,都是被打发来候着的芝麻官。
周萍说三思而行,她不是没有听出来。可有甚么体例呢?她实在不肯欠旁人甚么,点滴之恩,便要涌泉相报,而晁清相扶相持之恩,竟要以命相搏了。她这平生必定艰险,长此以往,还是与旁人少些干系才好。
但这名失落的贡士与她是仁义之交,四年多前,她被逐出翰林, 若非这位贡士帮衬, 只怕举步维艰。
倒是座上那位落轿大人悠悠开了口:“晏子言来过,厥后又走了么?”
伞面是天青色的,通体一派寂然,大理寺的衙差已先一步寻着这伞的贵气将她往署里请了,苏晋这才想起,这高贵伞是方才那位落轿大人用的。
苏晋道:“手持一枚晏家玉印,贡士处所的武卫验过的。”
柳朝明一副不为外物所动的模样,端起茶悠悠道:“如何,尚书大人还记得这事?”
苏晋恭恭敬敬回了个礼道:“恰是。”又就教来人姓名。
苏晋也不是非等不成,将文书往上头一递也算交差。
周萍原还困顿着,听了这话,蓦地一惊:“你疯了?”
周萍仓猝道:“你找死么?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苏晋默不出声,在案几上抹平一张纸,沾水研磨。笔落纸上,斯须便勾画出一幅人像。周萍锁眉看着,竟渐渐看痴了,那纸上人长得极好,一双眉眼仿佛本就为山川墨色染就而成。
周通判字皋言,单名一个萍字,当年春闱落第,凭着举子身份入的京师衙门。苏晋转头看他一眼,忽道:“皋言,朝廷里年不及而立,且是三品往上的大员,你识得几个?”
“走了。”
苏晋“嗯”了一声。
受恩于危难,结草衔环觉得报。
周萍方起家就闻声叩门声。天未明,苏晋站在屋外,眼底乌青,约莫是展转考虑了一整夜:“小侯爷的密帖呢?拿来给我。”
柳朝明一时沉默,苏晋中进士时,他不在京师,厥后关于她的各种,也不过道听途说。反是那日在风雨里初见着,倒并未曾有传闻中的绝世风华。
苏晋被这话一堵,半晌才吐出一个“是”,双膝落在地上,重重磕了个响头,“请张大人帮门生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