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嬷嬷问:“改成甚么名字呢?那人也不晓得是谁呀?”
她大哭了一场,俄然想起一件事来:“榆林卫当时送了具焦尸返来,说是平哥,我当时见了认不出来,还不肯信。榆林卫的人信誓旦旦说就是平哥,我们才收下的。现在既然安哥没死,那具焦尸又是谁?”她顿时急了,催促虎嬷嬷,“快快快,打发人去庙里,把那具棺木移开,不能再把它跟平哥媳妇的棺木放在一起,还要把牌位上的字也给改了。”
虎伯嫌弃地看了他一眼,想了想,叹了口气:“我也不怕奉告你,就算我不说,没两天你也该晓得了。大爷没事,当然是丧事,但是……”他顿了顿,“但是大奶奶没了呀!就是觉得大爷没了,她才一时想不开,上了吊!”
他咬着牙道:“小的说的都是实话,若三老爷、三太太和三女人不信,尽管进京去问平四爷,就晓得真假了。”说完后,他俄然又记起一件事,“是了,平四爷还写了家书任小的送返来。”说着就从怀里取出一封信。
秦平还提起了驻守在大同的弟弟一家。他说弟弟秦安长年忙于事情,在家的时候少,很多事都交给了弟妹何氏打理。弟妹何氏也许是妇人见地,对小侄儿梓哥儿管束得太严了,不准他出门没啥,可孩子都三岁了,还不筹算给他请个好教员开蒙,却有些不当。何氏即便是官家闺秀,学问上还是比较有限的,总不能希冀她来给梓哥儿开蒙。但秦平身为大伯子,这类话又不好说出口。他问父亲,是否在京里托人帮弟弟活动一下?如果能让弟弟也调到都城来任职,就能一家团聚了。到时候梓哥儿的教养有父亲卖力,也就没甚么可担忧的……
金象早已听得呆住了,忍不住大力拍了一下大腿:“哎呀,怎会如此?!八月尾……当时候秦王都已经出宫回了王府,平四爷也在都城住了好些光阴了。安五爷早该把动静传返来才是,怎会……”
牛氏正感难堪,秦含真又插嘴了:“祖母,这都是小事。现在先弄清楚闲事吧。何氏说她关键我娘,是担忧我娘要过继梓哥,害他们母子分离。可她既然早知我爹没死,这过继之事天然无从提及。她到底是为了甚么启事害我娘呢?!”
一出门,金象就忍不住拉住虎伯的袖子:“好兄弟,好哥哥,这到底是如何回事?难不成三老爷三太太都不晓得平四爷安然无事地去了都城?这……这里头到底是哪儿出不对了?”
牛氏哭道:“这狠心的孽障!没事也不跟家里说一声,害得爹娘哭断了肠;害得他媳妇觉得自个儿这辈子没了希冀,就上了吊;害得他丈人跟着悲伤,也一病去了。现在他倒没事人儿一样写信返来了,却叫我如何见亲家?!”
秦含真跑到祖父左火线,巴着祖父的手臂,踮起脚尖去看信。那信是家书,用辞并不晦涩,几近浅近到口语文的境地,以是秦含真很轻易就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