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林清楚记得,这小李掌柜曾经到秦家去过,求恩师脱手装裱一幅画,厥后不知怎的,就没了下文。现在听起来,仿佛他去找别人装裱过了?王复林心中暗哂,道这小李掌柜放着能人不求,倒去找些不知那里来的匠人胡为,有这个了局也是该死。
这个要务实在不算低了,秦含真开端时还忧?过,担忧本身做不到,但厥后发明本身现在的这个身材,记性实在不坏,凡是一篇文章读个三四次就能背下来了,听完祖父的讲课后,三两天里也能记着八成,并且还记得挺牢,内心也松了口气。怪不得牛氏常说,桑姐儿自小聪明,只是太贪玩了不肯好好学习呢。这么好的天赋,华侈了就太可惜了。
三名门生前后告别拜别,此中胡坤家住得最远,又没有代步东西,走得是最早的,但有秦家为他购置的棉衣,倒也不必担忧路上会受冻。
固然秦含真定下了新的学习打算,但她的日子并没有太大的窜改,仍旧是每日练字、背书,学点简朴的针线活,陪祖父、祖母谈天。
秦含真现在听课的时候,都会用心致志地听讲,有不明白的处所立即就问,下了课就顿时把知识要点清算一下,用笔写下来。有句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现在仗着这个身材的天赋,能把祖父教诲的东西记个七七八八,但天晓得这是不是因为小孩子本来就记性好的干系呢?等她长大了,好记性还能保持下去吗?还是做条记更可靠。将来想要复习的时候,对着条记也比回想影象要可靠很多。
秦老先生这回就不附和了:“每日不过学上两个时候,又何来刻苦之说?她这年纪恰是好时候,难为她现在不再调皮了,情愿用心勤奋,又没有别的事情分她的心,这时候不学,甚么时候才学呢?”
秦老先生这二三十年里不知教出了多少个秀才、举人。他这么说,王复林就感觉心定了很多,也能安下心来温书了。这时候,他父母打发了家中下人来接他,连马车也一并带了来,他就笑呵呵地带着行李,告别恩师、师母以及小师侄女桑姐儿,另有书僮浑哥等人,往回县城的路上走去。
不过,根本知识也不料味着无聊。秦含真现在每天都会听祖父讲一个时候的课,说是发蒙课,教的也不过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如许浅近的课文,但秦老先生身为名师大儒,讲起课来天然跟普通的教员是不一样的。
又比如他教《百家姓》,那也不但仅是晓得人间都有些甚么姓氏罢了,每个姓氏的由来、分支、闻名流物、汗青事迹、郡望堂号,他都能信手拈来,听得人一愣一愣的。
另有他教《千字文》,那触及到的天文、地理、生物学、汗青学、政治学、哲学……等等的知识就多了去了。
安静的日子一天一六合过着,秦含真一边苦读,一边度过了关氏的百日祭、祖父关老爷子的百日祭,又过了腊八节,吃了腊八粥。腊八过后,照秦家积年的端方,几位在秦家投止的学子就该告别拜别,与家人团聚了。凡是他们要比及正月结束,才会再次返回秦家读书。
不过,秦老先生这只是为孙女发蒙罢了,还是二次发蒙――传闻是已经教过一次,但桑姐儿不大爱听,只把书背熟了,事理没听明白,现在书也给“忘”了,只能重来一次――很多事理不会讲得太深,跟王复林等筹办考科举的士子们不能比。他筹算只教孙女些外相,等将来孙女儿长大些,学问也有长进了,再往深里讲授。现在他也不要求孙女儿把他讲过的内容全都熟记下来,但要她起码得记着一半以上,别人提起的时候,她要能听明白人家讲的是甚么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