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先生对孙女儿的这个风俗非常赞美,还常常对老婆牛氏道:“桑姐儿不但聪明,还非常好学勤奋,真真让我刮目相看了。可见孩子老是会长大的。小时候我们总说她调皮不懂事,现在她可不就慎重多了?”
比如他教《三字经》,不但会教人熟读背诵,能抄会写,还要把上头的每一个典故都讲得清清楚楚,是汗青上产生的甚么事?触及到甚么人物?此人物有甚么闻名的事迹?诸如此类,都要联络着讲一遍。别的,另有三纲五常、六谷家畜、五行五方、九族五服、八音六艺……这些全都讲起来,那就庞大了,绝对不是十天半月就能讲完的。如果秦老先生讲究一些,样样都要说得详细,说不定一年了还一定能教完一本《三字经》呢。
王复林嘲笑几声,就把这事儿抛开,自行回家去了。他家的马车与另一辆马车擦肩而过,他瞧见车辕上坐着的车夫穿戴气度,恐不是普通人家的仆佣,内心还嘀咕一句,但也没放在心上。
秦老先生只能苦笑了。他是真的没感觉孙女很辛苦啊,明显是游刃不足嘛。这孩子可贵自小就聪明,小时候只顾着调皮不肯好好学,白白荒废了几年工夫,但现在重头再尽力,也不算晚。既然孙女情愿学,他做祖父的当然要用心教诲。如果他因为心疼孩子,拦着不让她勤奋,那就未免太暴殄天物了。他的孙女,怎能那般荒废呢?
另有他教《千字文》,那触及到的天文、地理、生物学、汗青学、政治学、哲学……等等的知识就多了去了。
这全都是秦含真从祖父的门生之一王复林那边听来的,实在赞叹不已。倒是王复林于承枝等几个门生,都在光荣本身是拜了秦老先生这么一名名师。若换了在别家先生那边肄业,怎能学到那么多东西?而此中王复林因为前头有一名堂兄王复中曾经在秦老先生门下苦读,现在已经是一名翰林,经常觉到恩师教的东西非常有效,畴昔感觉恩师教的很多都是无用杂学的设法,早就抛到脑后了,还不止一次写信回故乡,叮咛弟弟必然要当真尽力地学习,千万不要轻视恩师教诲的任何一样学问。王复林服膺堂兄教诲,上课时老是最用心听讲的那一个呢。
又比如他教《百家姓》,那也不但仅是晓得人间都有些甚么姓氏罢了,每个姓氏的由来、分支、闻名流物、汗青事迹、郡望堂号,他都能信手拈来,听得人一愣一愣的。
秦含真现在听课的时候,都会用心致志地听讲,有不明白的处所立即就问,下了课就顿时把知识要点清算一下,用笔写下来。有句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现在仗着这个身材的天赋,能把祖父教诲的东西记个七七八八,但天晓得这是不是因为小孩子本来就记性好的干系呢?等她长大了,好记性还能保持下去吗?还是做条记更可靠。将来想要复习的时候,对着条记也比回想影象要可靠很多。
那车夫赶着车穿过街道,对那吵杂的珍宝阁视若无睹,等出了城,才对车里的人道:“金管事,我们这就出城了,您肯定是三老爷家是在县城西北方向没错么?”
不过,秦老先生早就跟老婆牛氏筹议好了,来岁开春后便要往大同二儿子家走一趟,把休何氏与过继梓哥儿的事给摒挡了,是以便叮嘱了几个门生,来岁开春后暂不必过来,比及他们伉俪从大同返回再说。不过,这几个门生在秦家也读了几年书,来岁的县试、府试与院试,都能够了局试一试了。他们回家后应当用心备考,不返来上课也没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