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痴痴的道:“秀儿,你看这一起,我们都是在甚么处所唱戏啊……甚么给人故乡里唱社戏,水边临时搭的台子,站上去都感觉直晃,上面看戏的一点都不懂戏,一群大老粗就晓得胡乱喝采,赏钱也没几个……你呀,就晓得唱唱唱,上回在阿谁叫杏子屯的处所,竟然另有人送了几袋子粮食当赏钱……此次是分歧的,霍都,我们多久没在正儿八经的戏台子上唱过戏了?看戏的人,必定也是分歧的,秀儿,这是我们的机遇啊!”
霍都位于松阳江、广平江、大横江交汇处,因地扼三江通道,又位于西、南、东三大郡交界处,虽非郡都,职位却远比郡都还要首要。历届的都守都有保护、扼守通往上京的独一一条水路之职,手握重兵,权势和任务都极大,普通由皇上派亲信重臣担负。
这座城甚么时候建的已经不成考,本来刻着某位天子御笔亲题的“永镇三江”的旧城门,已经跟着几百年来一向的扩建工程,变成了都城中间的一座汗青遗观。以旧城门为中间,纵横交叉的几条骨干大道通往三江港口,通衢两侧俱是天下着名的商号,西南的药材,东海的鲜货,北地的皮草,中原的绸缎,册本古玩、金饰珠玉,让人看的目炫狼籍,小街区上的小杂货铺子和南来北往的客旅商贩就更是数不堪数,端地是一小我杰地灵、财路广进的好处所。
船埠那一片彩旗有的绣着“丽声班”、“富春班”等,那是梨园子的名字,另有的是班里的伶人多少有些名誉的,就挂着绣了伶人名字的绣旗,甚么“小艳红”、“震天雷”之类的,在这一堆红红绿绿中,有一块旌旗是乌黑的底儿,上面绣着巨大一朵绿色牡丹,花蕊金灿灿的,光是从这旌旗上看倒是颇舍得本钱,竟然用了金线,中间一个略小点的旌旗,就浅显的多,上面直接绣了“九龄秀”,固然没有彰示梨园子的名字,但也有很多人晓得,这是“牡丹社”的旌旗,听闻从西边沿着松阳江过来,有点名誉。
第一次来霍都的人,说不定会搞错,误觉得是高挂艳帜的风月之地,实在不然,这一片都是来自于四郡七府的戏船,沿江为这些戏船供应了数十处戏台,搭建的有的粗陋,有的都丽,天然收的分红钱也不一样。来到这里的戏船唱甚么戏的都有,以南腔和北戏为主,另有些唱梆子、高腔、江水谣等十几种处所小戏的梨园子。这些梨园,大多是当天来,隔天走,若能在这里立得住三天以上,便可算得上是又有角儿又有料的班子了,只因为这里可不是别的处所,这里是霍都。
绿牡丹嘟嘟囔囔的抱怨着,九龄秀那里不晓得以他们“牡丹社”这个草台班子,恐怕这辈子都进不去知雅水榭,她望着江边的那座都丽堂皇的修建,半边在岸上,半边由几根粗粗的红红的立柱撑起来搭在江上,飞檐上能看到数个铃铛随风动摇,临水这侧能看到飘零的轻纱,水榭上面是很多伶人做梦都想去的戏台。
她就站在那边,上身穿戴淡绿半长褂子,上面则是扎了腿脚的月红色练功裤子,跟着风刷啦啦的飞舞,站姿笔挺矗立,活像一棵风吹不弯的小杨树,反而没有了看她面貌时感受出来的那股娇媚气了。
靠着松阳江方向的船埠处,停了一溜儿大小不一的船,一片片的彩旗帘子跟着江风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