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手头上还是保藏着一些明信片,最远的一张来自南极。大抵七八年前,当时去采访即将去南极的黎宇宇,他从报社老总的位置辞职后,本身搞了一个科考探险俱乐部,采访结束后想了半天,跟人家说,能够寄一张明信片吗?黎宇宇满口承诺,我也当真地写了地点给他,但是直到两年后在另一个场合偶遇,问起明信片,他急火火地对我说:“地点没带上,就寄到本身的公司了,已经到了呢,下次给你。嗯,只拖不欠只拖不欠。”
我最想和谁一起虚度光阴,谁就是阿谁我最情愿在旅途中为他写明信片的人了。
但是,我还是想成为阿谁能够给朋友们寄明信片的人,这将意味着,我会是阿谁一向在路上的人。如许的期望激烈到让我终究成为一个不喜好写明信片的人。观光中首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分享,明信片当然也是分享的一种,并且还很文艺,但是,我在这件事上就是很拧巴。我老是很吝啬地换算着汇率,计算着是否能够真正送达。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够周游天下,一年半载都在内里无所事事地浪荡,那么我必然会特别乐意写明信片――坐在罗马许愿池边的台阶上,一字一字地写下老友李元胜的诗:“我想和你虚度光阴/比如低头看鱼/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分开/华侈它们都雅的暗影/我还想连夕照一起华侈/比如漫步/一向消磨到星光满天……”
一向都没有在旅途中写明信片的风俗,特别在欧洲。一张明信片凡是两三欧元,再加上邮资,是让我感觉特别没有性价比的事。一样的钱,还不如去书店淘一对标致书签送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