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完整得益于他后代对琴棋书画等当代知识的恶补,才说得头头是道。饶是如此,面对三老如同招考博士级别的口试,他的额头多少都排泄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刘禅决定弹奏《广陵散》,一是此曲乃古琴之名曲;二是嵇康弹奏此曲后慷慨赴死。性烈而才俊的嵇康因为铁骨铮铮,与司马氏个人势不两立,被司马昭命令将正法刑。他刑前仍安闲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三是它是古琴曲中独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役氛围的乐曲,直接表达了宁死不平的抵挡斗争精力,具有很高的思惟性及艺术性。
刘禅洋洋得意,举头挺胸,睨视群儒。
刘禅展开眼睛,接过司马岐递过来的古琴,定睛一看,不由暗叹,不愧是高士之物,上好檀木质地,琴身雕龙纹凤,琴弦紧若游丝。
黄承彦也笑道:“此琴声真乃天外仙音,如同置身幽山空谷,只见乐声幽幽,玄乐绵绵。月光泻泻,清风缓缓,碧波荡荡,仙岛渺渺,露台巍巍,星汉迢迢。大美之音,真人间瑶池也!”
“六部分中正声是全曲的主体部分,主题调子充分揭示,音乐由降落愁闷生长到豪放激昂,采取了拨剌、撮音、泛音等吹奏伎俩,描述聂政由痛恨到气愤的思惟窜改过程。全曲始终贯穿戴两个主题调子的交叉、起伏和生长、窜改。一个是见于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呈现在大序序幕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端处,凸起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
司马徽鼓掌喝采,笑道:“琴声委宛却又刚毅,款款而来,又似高其痛恨凄恻,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泠。及其怫郁慷慨,又亦模糊轰轰,风雨亭亭,纷披光辉,戈矛纵横。”
《广陵散》别名《广陵止息》,与《聂政剌韩王曲》异名同曲,乃东汉末年风行于广陵地区的官方乐曲。“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义。
黄承彦见状,决定打抱不平,拈须大声问道:“何为雅乐?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