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笑道:“这天然是极好的,元先行谢过……天气渐晚,我等从速归去将此事禀报张中郎,请他上书智囊批准开设吧。”
姜维对蒲元的经历叹为观止,忽想起几个月前念《管子.地数篇》时看到过的一个故事。
他一边说,一边解下腰间的短刃,在地上顺手划上几划,再奉于姜维面前,果见刃身上吸附着密密麻麻的铁沙子。
这般气象,引得蒲元一阵夸奖:“这儿倒是个避暑的好去处。”
顿了一顿,又弥补道:“有经历的匠人,还会用铁器划泥土,如有铁砂附于器身,则可左证土下必有铁矿。“
领导弓着身子答道:“好教将军晓得,此地唤作褒谷口,方才颠末的隧道叫做小石门,是明帝时派人修凿而成的。”
张望了好半晌,他忽回顾问道:“不知此水何名?”
蒲元的锻造技术与平常工匠大相径庭,他极其正视淬火之技,故而他选铁匠铺地点的前提,首看是该地否有充分的水流,其次看是否有丰富的木料。
“褒水?”姜维闻言惊道:“莫非此地便是褒斜道?”
“向来都是知易行难,此番先知而后行,可谓知行合一,书里的知识便算完整化为己有,称得上有所得矣。”
领导实在没了体例,有一日忽道:“实在小人晓得另有一到处所,水流充分,树木繁多,只是略微远了一些。”
蒲元顿时来了兴趣,忙道:“若真能找到如此佳处,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路程远近倒是无妨,还请带路。”
只是连续巡查了7、八日,蒲元要么嫌这条水顿弱,要么嫌那片林不敷富强,始终没有一处能入其法眼,直把带路领导的腿也跑细了两圈。
姜维念及此处,不由对先人的聪明深感高傲,与此同时心中亦很有感慨,大有学会勘察矿藏技术的愉悦。
这句话的意义是,若山的大要上有红褐土,上面必有铁矿;大要有铅的上面有银矿;大要有朱砂的下有金矿;大要有磁石的下有铜,这些都是山上呈现矿苗的环境。
据书记录,齐桓公与管仲有过一番关于矿苗的对话,当时管仲答曰:“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
但蒲元见到如此水流,早已按捺不住,不顾脚下石面湿滑,快步奔至河边,俯身掬起一捧水细细张望,涓滴也未曾重视到脚上的鞋子早已湿透。
故而这几日来,姜维一刻不得闲,一向陪着蒲元四周勘察水文地理前提。
但见石门两旁山势峻险,峰尖白云环抱,山崖立壁千仞,崖下贱水奔腾湍急,澎湃而下,撞石飞花。
姜维被他的笑声轰动,旋即回过神来,疑问道:“大匠何故发笑?”
姜维晓得从铁矿砂到一把把兵器,一件件铠甲,此中工序非常庞大。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大匠有大匠的用处,若要让他们去干挖矿、砍树这等粗活,那真是暴殄天物了。
目睹他有了定夺,姜维天然乐见其成,恭贺了一番后,试问道:“却不知第一批铁器何时能够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