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你也说不过他,就莫要再讲那些大事理了。”
……
管家一拍脑袋,躬身道:“本日真是不巧,家主本日有要事出城去了,不在府中。”
诸葛玄看着少不更事的诸葛亮,苦笑道:“你固然博览群书,晓得古制,可实际不尽于此!”
诸葛亮看到诸葛玄腰间挂着银印青绶,猎奇道。
诸葛亮面露绝望之色,看了谌家院门一眼,有些不甘道:“小子冒昧了,他日再来登门拜访。”
少年姓诸葛,名亮,此时还未取字。
“这孝廉之法,本就是为士族官宦后辈举官开路的,四十岁?有多少人活获得这不惑之年?”
诸葛玄并不强求,只是欣喜道:“亮儿肄业心切,我这当叔父的欢畅还来不及,如何会见怪你。”
“现在上至袁耀之父袁公路、兖州牧曹操等诸人,下至你叔父我,都未按此制举之。”
豫章郡南昌县,太守府后堂。
诸葛亮这番滚滚不断的话语,也是和诸葛玄内心所想的差未几。
“小子本日特来拜读谌功曹所著《书仪》十二卷,烦请通报一声。”
诸葛亮下了车驾,满头问号道:“甚么《豫章赋》?”
妇人涓滴不留面子,让诸葛玄不免有些难堪。
诸葛亮大喜:“多谢!多谢谌功曹!”
管家忙拉住诸葛亮:“诸葛公子莫走,家主曾交代过,若公子上门,教我引公子去后堂直接阅览就好,不必等他在。”
诸葛亮忙牵着诸葛均的手,给婶母施礼。
诸葛亮转头看去,那发笑之人也是一青年,他之前见过几面。
此人名曰熊循,是南昌熊氏后辈,也是一好学后辈。
“不过是堵塞豪门士子入仕的一个别例罢了!”
是以管家晓得,坐着太守府车驾来的,只要诸葛家那位求知若渴的少年郎诸葛亮。
谌府管家看到车驾,也是立马就认了出来,赶紧上前热忱巴结道:
“并且都跪在地上,奋笔疾书,莫非是……都是来誊抄《书仪》十二卷的?”
诸葛夫人悄悄拍着怀中婴儿,慈爱道:
甚么孝廉,甚么扬威将军,他袁耀没有他爹他能行?
那小童是他的两岁的弟弟,诸葛均。
一少年郎牵着一小童的手,恭谨跪在门外,叩首向堂内之人存候。
“读书不但要‘博古’,还要‘通今’呐!”
管家点头笑道:“公子有所不知也,这些人都在誊抄《豫章赋》呢。”
诸葛亮作恭谨受教状:“叔父教诲的是,是侄儿呆板了。”
“侄儿在寿春时,曾听闻这袁耀既不知诗书,又与父别居,跟这‘孝廉’二字实在不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