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金刚经》记录:观音菩萨乃是奉西天如来佛祖之命,在东土九州布道的第一尊菩萨,其道场为南海普陀山,是以玄奘便将本身的金禅杖赠与了普陀山观音禅院,并成为了普陀山的镇山之宝。
天玄子因有李易的牵涉,被慧空抢去了先手,这会儿以下对上,自要比慧空更辛苦,天玄子一声闷哼,脚底下“喀嚓”一声,拂尘往下一沉,又是入土三寸,只留下一小半还露在外边。
见得李易模样,苏媚忍不住“噗嗤”一声便笑将出来。李易转头望去,见苏媚在悠悠拂过的晚风中,有淡淡月色的清辉洒在身上,一袭白裙亭亭玉立,显得那般的纯粹得空,小巧脱俗,只如月宫里的嫦娥来临了尘凡,又如深夜里悄悄绽放的优昙花,在不知不觉间,便让李易有暗香盈袖……
佛眼一出,空中的金禅杖遭到了莫大的鼓励,通体的梵文变得非常的清楚透辟,金禅杖现在像长了眼睛普通,三个金环齐齐敲出一声古朴清越的长鸣,如影随形,追击天玄子而去。
天玄子与慧空两人现在已然是全面比拼,李易也不好去插上一手,故李易调息了一会,复又回到阁楼之上,与苏媚一起观战。
李易为苏媚絮干脆叨的讲起了荀子故事,苏媚“嗯嗯嗯”的连连点头,待得李易讲完后,苏媚才一翻白眼,道:“师兄,我是问那白玉小尺的名字,你与我讲荀子大儒有何用?”
李易饱读诗书,自想获得“跬步千里”乃是出自《荀子*劝学》的“故不积跬步,无乃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句,而“六合有常”乃是《荀子*天论》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句的衍生。
佛教《涅槃经》云,佛祖释迦牟尼如来佛祖有“佛眼”,此眼无不见知,乃至无事不知、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所思惟,统统皆见!正因为释迦牟尼如来佛祖具有那能看遍六合万物的“佛眼”,以是佛祖在能佛光普照,佛法无边!
…………………
慧空似早就推测了天玄子有此反应,宣了声佛号后往蹲坐下来,一手置于丹田之上,一手置于山中之下,端倪低垂宝相寂静,慧空蓦地间展开双眼,一字一顿的念叨:“南无阿弥陀佛,佛眼如是得观!”
天玄子将重视力转移到了慧空身上,李易自不再受得甚么压力,待得李易放出一记妖雷诀,那些先前将李易层层围住的黄色的气墙便消逝得无影无踪,饶是如此,李易也是感觉浑身热血翻滚,力量如被抽干了普通。
佛眼缓缓的升到空中,就如太阳的冉冉升起,统统的暗中再无所遁形,天玄子身影虽快,但是在佛眼的晖映下,老是在地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影子。
………………
………………
但荀子的思惟却与孔孟二人有些背道而驰,荀子的“礼”是六合人伦间的“标准之礼”,荀子反对孔子的“敬六合鬼神”之“虚礼”,与孟子的“人道本善”观点针锋相对,说是“人道本恶”。
李易细心的打量了一番那把白玉小尺,想着天玄子方才利用道术的名字“跬步千里”、“六合有常”,突的脑海中一个激灵,道:“我懂了,本来天玄子前辈并非玄门中人,而是孔教荀子学派传人,难怪方才天玄子前辈说‘儒道佛’三教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