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无量天尊!”闲云道长看着演武场上的清虚,又看看李易,再一次唱一声诺,对着身边的郭不守道,“郭道兄得佳徒如此,夫复何求?”
那么“太极”何来?
清虚重新祭起太极诀,手中宝剑挥动,脚步两两合一,将“八卦”收为“四象”。
李易盯着清虚道袍上的太极图,忽道:“清虚道友,且慢!”
方才之败,实是技不如人之败!如果不是李易在最后关头收回法力,怕是本身定会元气大伤,几个月难以复原。
如吕祖的《修身悟道歌》与王重阳的《全真大道歌》亦是如此。
清虚自幼在武当削发,数十年下来,武当道术早已深切清虚的骨髓当中,两比拟较,自是高低立判。
后天渣质为无用,天赋一点号真铅……”
李易看得台下的群情纷繁,晓得大师曲解了,顿时有些踌躇。
清虚一脸寂然,双手比划得越来越慢,倒是神情果断,目光中一片决然,向着李易点点头。
《本经阴符七术》第六术“转圆法猛兽”。
因为“无极”是“空”,是“无”,而我们的人间万物是“色”,是“相”,“无极”如何终究衍化成人间万物?这个衍化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太极”。
四象既收为两仪,接下来,便是最关头的一步,将两仪收而为太极了。于六合而言,两仪是为阴阳二气,于修真者而言,两仪何尝不是任督二脉,存亡二关?
清虚收起宝剑,重新打坐,双手画圆,将“四象”收为“两仪”。
郭不守满脑筋懵懂:这门徒,平时挺上道的啊,如何明天就像脑筋注水抽风了普通,再如许下去,徒弟我就是想帮你也帮不上啊。
这一次,闲云道长是至心实意的。
“清虚道友,莫怪贫道交浅言深。”李易闻言,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心中的迷惑,“贫道观道友之太极诀,似是能化不能收!”
郭不守喜笑容开,这一次,郭道长的欣喜终究能够挂在脸上了。
比方一个小门生,你去和他谈大学的微积,能有何益?到时候小门生放着加减乘除的根本知识不学,一心想着用微积分去处理题目,那才是大费事。
这一场,与先前那一场自有分歧,清虚不为求胜,李易不为制敌,两人只打得残暴夺目,旗鼓相称。
在比试中,清虚将太极化两仪,两仪化四象,四象又化八卦,这个没有甚么题目,在太上老君的《品德经》上就有说过:道生1、平生2、二生3、三生万物。这是一个意义,只不过表达的体例不一样罢了。
归正口诀是那口诀,能贯穿多少,是要看修真者的资质悟性的,不是说,你背得口诀就行了。
倒是这一沉吟,一道灵机,在清虚的脑海中“轰”的一声似炸裂开来,披发于清虚的四肢百骸的每一个角落中。很多之前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的题目,在这一刻,仿佛都变得模糊可解了。
李易观清虚面色如常,然双目晶莹闪亮,浑身气机模糊活动,欲与六合合而为一,恰是清虚冲破存亡玄关前的征象。
张三丰真人以为能,既然“阴阳”能够倒置,以是“太极”自能逆行。这才是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的真谛。
“无极”化为“两仪”的过程是为“太极”,那么“两仪”收为“无极”的过程能不能称为“太极”呢?